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ANC)、淋巴细胞(ALC)及中Genetic bases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赣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DLBCL的76例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取ANC、ALC及NLR的截断值并分为高低ANC亚组、高低ALC亚组及高低NLR亚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因素。结果:1.在单因素分析中,ANC、ALC、NLR、LDH、IPI、中期疗效评估是否完全缓解(CR)、基因,以上七个因素对患者的OS存在影响(P=0.004 vs P=0.008 vs P<0.001 vs P=0.001 vs P<0.001 vs P=0.010 vs P<0.001);ANC、NLR、CR、基因,以上四个因素对患者的PFS存在影响(P<0.001 vs P<0.001vs P=0.036 vs P<0.001),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2.在多因素分析中,ALC、NLR、CR、基因,以上四个因素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7 vs P=0.048 vs P=0.028 vs P<0.001);ANC、NLR、CR,以上三个因素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5 VX-445 IC50vs P=0.020 vs P<0.001),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1.高NLR、中期疗效评估未获得CR是影响患者OS及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selleck素。2.含不良预后基因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压力-应变环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做功的定量分析
目的 采用无创左心室压力-应变环(pressure-strain loops, PSL)评价不同medicated serum血糖控制水平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左心室心肌做功变化,进一步分析心肌做功参数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T2DM患者71例作为T2DM组,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均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进一步将T2DM患者分为DM1组(HbA1c<7%,n=37)和DM2组(HbA1c≥7%,n=34),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斑点追踪及PSL技术得出心肌做功参数,包括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GLS)、整体做功指数(global myocardial work index, GWI)、整体有效功(global constructive work, GCW)、整体无效功(global wasted work, GWW)及整体做功效率(global myocardial work efficiency, GWE)。比较3组间左心室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心肌做功参数,并分析心肌做功参数与GLS、HbA1c相关性。结果 3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www.selleck.cn/products/ferrostatin-1,DM1、DM2组GLS、GWI、GCW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获悉更多.05)。DM2组GLS、GWI、GCW较DM1组减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LS与GWI、GCW呈负相关(r=-0.833,P<0.001;r=-0.846,P<0.001),GLS与GWW、GWE无相关性(P>0.05)。GWI、GCW与HbA1c呈负相关(r=-0.532,P<0.05;r=-0.508,P<0.05),GWW、GWE与HbA1c无相关性(P>0.05)。结论 无创左心室PSL可定量评价不同血糖控制水平T2D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可早期、敏感的监测T2DM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损害,且血糖控制水平越差,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越严重。
鳖甲煎丸抗肝癌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
鳖甲煎丸出自《金匮要略》,临床应用2000余PD-0332991抑制剂年,是治疗肝系疾病的经典名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肿瘤、抗纤维化、增强免疫等作用,广泛应用于肝纤维化、肝炎、肝损伤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鳖甲煎丸在恶性肿瘤尤其是肝癌的治疗中有一定疗效,部分医家将其应用到肝癌的辅助治疗中,收获了良好疗效。本文归纳整理近20年文献,从调控细胞生物学行为、抗肝癌前病变、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调控信号通路、抑制相关酶活性、调节机体免疫等6个方面总结鳖甲煎丸抗肝癌的作用机制,发现鳖甲煎丸具有抗school medical checkup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抗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抑制肝癌新生血管生成、增强机体免疫等作用,并参与调控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白细胞介素-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IL-6/STAT3)、NOD样受体3(NLRP3)炎症小体、JAK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Delta 样配体4-Notch(DLL4-Notch)、核转录因子-κB(NF-κB)、Rho激酶(Rho/ROCK)、转化生长因子-β/Smad(TGF-β/Smad)、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I3K/AKT/GSK-3β)等信号通路,从分子机制上证实了鳖甲煎丸具有有效的抗肝癌作用;并通过对鳖甲煎selleck激酶抑制剂丸临床抗肝癌治疗用药进行总结,发现无论合并用药或单药治疗,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治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时间,临床疗效确切,且长期应用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通过分子机制及临床研究全面分析了鳖甲煎丸治疗肝癌的现状,并对当今实验及临床研究提出不足与改进,将为今后本方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以及抗肿瘤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相关依据。
基底动脉的管径和颅神经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血管管径和颅神经疾病的相关性,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颅神经疾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同期以100例无颅神经疾病者做为对照。所有病例均行头颅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用3T MRI测量中脑水平T_2相斜坡中段基底动脉管径的大小。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组为21~40、41~60、61~80岁组。颅神经疾病组内,包括三叉神经痛34例,面肌痉挛42例。记录并比较各组高血压、性别、体重指数、基底动脉管径大小等情况。结果 颅神经疾病组的基底动脉管径明显高于对照组。颅神经疾病组管径平均值为(3.602±0.482)Colforsin供应商mm,对照组为(3.219±0.4900)mm(P<0.05)。各年龄组基底动脉管径MC3平均值分别为2.419(0.4900);3.477(0.4022);4.288(0.5648),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三叉神经痛组和面肌痉挛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两者分别为3.677(0.4022)和3.583(0.5648)(P>0.05)。颅神经疾病的所选危险因素zebrafish bacterial infection中高血压、基底动脉管径相关性最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底动脉管径(OR=4.523)、高血压(OR=2.273),是颅神经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1)人群中基底动脉管径、高血压是颅神经疾病的危险因素;(2)基底动脉管径随年龄增长。
基于荧光检测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中药抑制剂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荧光检测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中药抑制剂快速筛选方法。方法:方法的构建原理是供试品和一定数量的神经氨酸酶(NA)作用后,部分NA的活性会被供试品抑制,加入底物后仍具有活性的NA和荧光底物结合后在特定波长下可以产生荧光,根据测得的荧光度计算供试品对NA的抑制率,从而评估供试品对NA的体外抑制活性。首先,在黑色96孔荧光酶标板内每孔加入NA检测缓冲液70 μL和NA 10 μL,再分别加入供试品浓度1至浓度5溶液各10 μL。第二,在微孔板检测仪中37 ℃避光孵育2 min后每孔加入NA荧光底物10 μL,使每孔中溶液的总体积为100 μL,在微孔板检测仪中震荡1 min。最后,在微孔板检测仪中37 ℃孵育30 min后在激发波长为322 nm,发射波长为450 nm的条件下检测荧光度。利用新建立的方法对来源于12种中药中共计49个高纯度化学成分进行体外抗NA活性评价。利用NA蛋白受体和供试品对接后的结合能和抑制常数的理论计算值来证明实验实测结果的准确性。将新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检测不同批次的板蓝根颗粒和抗病毒颗粒在体外抑制NA的活性,以此评价不同批次间的质量一致性。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相对标准偏差(RSD)2.5%)]和重复性(RSD2.7%)。49个高纯度化学成分供试品筛选结果显示,有22个化学成分在体外对NA的抑制活性强于帕拉米韦[半抑制浓度(IC_(50))131.2 μmol·L~(-1)],例如夏佛塔苷、异荭草苷、诃子酸、胡薄荷酮、异夏佛塔苷的IC_(50)分别为22.92、23.07、27.61、32.16、50.27 μmol·L~(-1),其余27个化学成分在体Captisol外对NA的抑制活性弱于帕拉米韦对NA的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的结合能和抑制常数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实测结果基本一致。12批板蓝根颗粒供试品对NA的抑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供试品A1~F2在测试浓度均为0.02 g·mL~(-1)时对NA的抑制率分别是:39.00%、41.38%、34.79%、37.04%、38.11%、42.25%、18.92%、19.26%、33.50%、38.18%、45.55%和40.50%,表明供试品A1、A2、B2、C1、C2、E2和F2之间的质量一致性较好,供试品品B1、D1、D2、E1和F1与前述样品相比,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同一厂家生产的9批抗病毒颗粒供试品对NA的抑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供试品K1~K9在测试浓度均为0.02 g·mL~(-1)时对NA的抑制率分别是:37.68%、36.18%、31.37%、33.98%、40.36%、33.76%、40.69%、41.Enteric infection08%、40.06%,抑制率平均值是37.24%,单个供试品的抑制率与平均值相比较,抑制活性偏差大小分别为K3(15.76%)、K8(10.32%)、K6(9.36%)、K7(9.26%)、K4(8.74%)、K5(8.39%)、K9(7.57%)、K2(2.84%)、K1Tamoxifen纯度(1.17%),表明供试品K1、K2、K9、K5之间的质量一致性较好,而K7、K6、K8、K3与前述供试品存在一定的质量差异。结论:本文成功建立了一种可用于快速评价中药(来源于中药的化学成分或中成药)是否具有体外抗NA活性的分析方法,是对现有NA抑制剂筛选方法的有力补充。利用新方法从12种中药材中筛选得到22个化学成分对NA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为进一步研发抗流感小分子药物提供了候选化合物。
运输前灌服谷氨酰胺对运输应激雏鸡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及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研究运输前灌服谷氨酰胺(Gln)对运输应激雏鸡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及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且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佳(AA)肉鸡300羽,随机分为5个组(A、B、C、D和E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A、B组运输前灌服1 mL生理盐水,C、D和E组运输前分别灌服1 mL质量分数为0.50、0.75和1.00 g/kg的Gln。灌服均在雏鸡出壳后1 h内完成,灌服结束后A组不做运输应激处理,B、C、D和E组以70 km/h的速度运输应激5 h。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C、D和E组空肠线粒体跨Non-HIV-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膜电位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ATP含量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B组相比,C、D和E组空肠线粒体跨膜电位、ATP含量显著增加(P<0.05),线粒体NADH含量显著降低(P <0.05); D和E组线粒体NAD~+含量显著增加(P<0.05)。2)与A组相比,B、C、D和E组空肠黏膜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受体相互selleckchem LY294002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 mRBemcentinib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 <0.05)。与B组相比,C、D和E组空肠黏膜RIPK1、RIPK3和MLKL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5 h的运输应激导致雏鸡空肠线粒体损伤,加快肠黏膜细胞凋亡进程,而运输前灌服Gln可有效缓解由运输应激造成的上述不利影响,且以灌服剂量为0.75 g/kg时效果较好。
云南罗平县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和经济负担的变化趋势及社会经济差异分析
目的 分析云南省罗平县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和疾病经济负担的变化趋势及社会经济差异。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2011和2021年从罗平县分别抽取3 092和2 539名≥35岁CP-456773化学结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直接法测算高血压的直接经济负担,采用人力资本法测算间接经济负担,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得分。结果Canagliflozin分子量 从2011—2021年,罗平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从20.1%上升到41.6%(χ2=306.314,P<0.001),且不同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医疗服务可及性和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的村民其高血压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5);高血压患者的人均直接、间接和疾病经济负担分别从8 751.78、435.62和9 187.40元上升到13 631.97、462.02和14 093.99元,人均疾病经济负担占家庭人均年收入比从219.19%下降到100.26%,且2011和2021年高血压患者的人均直接疾病经济负担均以住院费用为主(分别占79.0%和72.9%)。2011年随着个体经济地位升高,高血压的患病率降低(χ2趋势=15.410,P<0.05),而2021年未见明显趋势(P>0.05)。2011年不同社会经济地位高血压患者间仅药费有统计学差异,且高社会经济地位患者的药费最高(F=3.709,P=0.019)gamma-alumina intermediate layers;2021年不同经济地位高血压患者的各项费用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罗平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和疾病经济负担均呈上升趋势,且存在社会经济差异。应针对不同特征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高血压的发生,减轻其所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
生化因素在内翻膝骨关节炎患者外侧间室软骨磨损中的作用
目acquired antibiotic resistance的探讨生化因素在内翻膝性骨关节炎(OA)外侧间室软骨磨损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骨关节外科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内翻膝OA患者外侧间室软骨磨损的临床资料,术前关节穿刺抽取关节液购买RP56976,截骨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根据配对原则,选取相同数量外侧间室无磨损的病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关节液二型胶原羟基酸肽(CTX-Ⅱ)、白细胞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内翻膝OA,无论外侧间室软骨磨损与否,外侧间室软骨病理镜下均有退变,但是对照组外侧间室软骨全层存在。内翻膝OA患者外侧间室磨损组,关节液中CTX-Ⅱ、IL-6、MMP-13分别为(111.8±55.7)、(2.5±1.0)ng/L、(134.4±33.1)μg/L。对照组关节液中CTX-Ⅱ、IL-6、MMP-13分别为(91.7±57.1)、(2.1±0.5)ng/L、(122.7±28.3)μg/L。外侧间室磨损组虽然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内翻膝OA无论外侧GW4869化学结构间室软骨磨损与否,病理学外侧间室软骨均有退变。在内翻膝OA,生化因素可能仅能使外侧间室软骨退变,而在软骨磨损中却不起主要作用。
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铂类耐药型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铂类耐药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铂类耐药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6个周期,观察组患者给予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变化,以及中位生存期(mOS)和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PFS)。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76.32%、57.89%,高于对照组的52.63%、31.58%(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E4、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Nirmatrelvir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乏力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但观察组心脏毒性发therapeutic mediations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伤、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AZD2281(Olaparib).html观察组患者mOS、mPFS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贝伐珠单抗在铂类耐药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疗效值得肯定,安全性好。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皮质醇激素与儿茶酚胺激素分泌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索嗜铬细胞瘤患者皮质醇激素分泌水平变化及其与儿茶酚胺类激素分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的嗜铬细胞瘤患者以及同期的肾上腺醛固酮瘤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共纳入嗜铬细胞瘤患者37例、肾上腺醛固酮瘤患者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2例,以嗜铬细胞瘤组为基准组,利用倾向性评分对3组患者进行匹配,比较嗜铬细胞瘤组患者与另外两组患者的皮质醇激素水平以及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的皮质醇激素水平变化,采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评估嗜铬细胞瘤患者皮质醇激素与儿茶酚胺激素分泌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最终成功匹配93例,三组各31例,嗜铬细胞瘤组患者尿香草扁桃酸(VMA)含量显著高selleck Z-IETD-FMK于醛固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酮瘤组(P=0.002)和高血压组(P=0.004),24 h尿游离皮质醇显著高于醛固酮瘤组(P=0.009)和高血压组患者(P=0.034);肿瘤切除术后嗜铬细胞瘤患者尿VMA、血浆皮质醇浓度、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和24 h尿游离皮质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铬细胞瘤患者2Torin 1说明书4 h尿游离皮质醇与血浆甲基肾上腺素(r_S=0.431,P=0.015)及与尿VMA呈正相关关系(r_S=0.374,P=0.038)。结论 嗜铬细胞瘤患者体内皮质醇激素分泌增多,并且与儿茶酚胺类激素的过度分泌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