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寻找更多-13)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83例CHF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4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MP-14、MMP-13水平、心室重构指标的差异,以及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MMP-14、MMP-13水平及心室重构指标的差异,分析MMP-14、MMP-13与CHF患者心室重构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MMP-14、MMP-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MMP-14、MMP-13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MMP-14、MMP-13水平明显高于Ⅱ级患者(P<0.05)。观察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右心室内径(RV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LAD、LVDd、RVD、LVMI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LVFS、LVEF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Ⅲ级患者(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LAD、LVDd、RVD、LVMI明显高于Ⅱ级患者,LVFS、LVEF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患者(P<0.05)。PearsoMRTX1133使用方法n相关分析表明,MMP-14、MMP-13水平与LAD、LVDd、RVD、LVMI呈正相关(r>0,P<0.001),与LVFS、LVEF呈负相关(r<0,P<0.001)。结论 CHF患者体内MMP-14、MMP-13存在异常高表达Chromogenic medium,二者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升高,且与心室重构存在明显相关性。
基线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后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
背景 目前接受下肢血管腔内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的死亡率仍较高,预后较差。利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估的营养不良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GNRI评估的基线营养不良对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血管腔内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New bioluminescent pyrophosphate assay取2011Colforsin分子量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并接受下肢血管腔内治疗的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随访2年。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即GNRI将95例患者分为三组:营养正常组(43例)、轻度营养不良组(31例)、中-重度营养不良组(21例)。收集患者的基线GNRI和其他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体质指数(BMI)、合并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分级、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红蛋白、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蛋白、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临床结局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大截肢。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95例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中营养不良52例(54.7%)。三组患者BMI、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血红蛋白、TG、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内16例患者死亡,其中10例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5例患者接受了大截肢手术治疗。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营养正常组、轻度营养不良组、中-重度营养不良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92.1%、75.6%、50.1%;三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selleck Talazoparibnk检验:χ~2=10.812,P=0.00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NRI≤98是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937,95%CI(1.070,13.942),P=0.037〕。结论 营养正常(GNRI>98)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营养不良(GNRI≤98)患者;基于GNRI评估的营养不良可能是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和调节此类患者营养状态可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心理韧性导向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的开发及初步实践
背景我国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不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国内糖尿病教育主要面向2型糖尿病患者,缺乏针对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selleck HPLC管理支持项目。目的 开发心理韧性导向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并验证其在我国青少年1型糖尿病群体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20年1—5月,以心理韧性模型为切入点,通过文献分析和访谈对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需求分析,借鉴现有1型糖尿病结构化教育模式,开发心理韧性导向的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并通过专家会议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心理韧性导structure-switching biosensors向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采用门诊张贴海报和打电话的方式招募潜在参与者,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预试验,从招募应答率、真实性和可接受性3个方面评价课程可行性。结果 心理韧性导向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终稿涵盖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个领域,12项认知领域目标、14项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及17项情感领域目购买VX-765标,共43项教学目标。课程采用小组式教学法,每组5~8名患者,1名医生和1名护士,6次课为1个课程周期。共招募8例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韧性导向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的可行性评价,其中6例患者完成了所有课程。患者表示该课程内容全面、贴近生活、氛围轻松,参与后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对疾病接受度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改善。结论 心理韧性导向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内容系统,可行性高,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抗HER2靶向药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已成为全Tezacaftor体内实验剂量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引起女性肿瘤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早期乳腺癌可通过手术及辅助治疗得到治愈,然而仍有部分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现转移。一旦发生远处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下降。相较于其他转移部位,乳腺癌脑转移(breast cancer brain metastasis,BCBM)患者生存时间最短,仅有3~6个月。且由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增加了BCBM的治疗难度,是缩短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原因之一。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Reaction intermediates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患者脑转移发生率较高,因此,近年来各种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为HER2阳性脑转移患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希望。如何延长HER2阳性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Lapatinib供应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领域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这类抗HER2靶向药物在HER2阳性脑转移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促进对BCBM的认识,为HER2阳性BCBM患者的治疗及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依据。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CysC、Hcy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进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6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血压1级(高血压1级组)38例、高血压2级(高血压2级组)40例、高血压3级(高血压3级组)48例;另选取同期52例无动脉硬化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四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受试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值和斑块特点,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受试者血清Hcy和CysC水平。比较四组CIMT、Hcy、CysC、斑块形成情况;比较颈动脉正常与颈动脉硬化1、2、3级患者血清Hcy和CysC水平;分析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结果 对照组CIMT为(0.73±0.08)mm、Hcy为(8.03±2.01)μmol/L、CysC为(0.81±0.12)mg/L、斑块形成占比为3.85%;高血压1级组患者CIMT为(1.08±0.07)mm、Hcy为(12.97±2.09)μmol/L、CysC为(1.09±0.16)mg/L、斑块形成占比为18.42%;高血压2级组患者CIMT为(1.21±0.10)mm、Hcy为(14.79±2.14)μmol/L、CysC为(1.32±0.12)mg/L、斑块形成占比为40.00%;高血压3级组患者CIMT为(1.39±0.09)BAY 73-4506 IC50mm、Hcy为(16.87±2.15)μmol/L、CysC为(1.68±0.17)mg/L、斑块形成占比为62.50%。血清Hcy、CysC水平、CIMT和斑块形成患者占比随高血压严重程度加剧呈依次递升趋势,高血压1、2、3级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正常与颈动脉硬化1、2、3级患者Hcy分别为(13.57±4.15)、(21.39±5.35)、(32.73±11.46)、(38.26±14.57)μmol/L,CysC分别为(1.10±0.26)、(1.60±0.Ceralasertib化学结构34)、(1.86±0.41)、(2.27±0.81)mg/L。血清Hcy和CysC表达水平随颈动脉硬化程度加剧呈依次递升趋势,颈动脉硬化1、2、3级硬化患者Hcy和CysC均高于颈动脉正常患者, 2、3级硬化患者高于1级, 3级硬化患者高于2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cy、Cy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sC水平和斑块形成均为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患者血清Hcy和CysC是发生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可作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早期指标。
褐飞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Nlserpin2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目的】克隆鉴定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Nlserpin2,探明其表达模式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褐飞虱转录组数据,利用PCR技术克隆Nlserpin2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核酸和蛋白序列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其在褐飞虱不同发育时期(卵、1—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和初羽化雌成虫不同组织selleck(脂肪体、肠道和卵巢)中的表达,以及病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侵染褐飞虱5龄若虫不同时间后的诱导表达模式;利用RNAi技术探明Nlserpin2基因沉默对UTI urinary tract infection褐飞虱5龄若虫存活率及抵御金龟子绿僵菌侵染能力的影响。【结果】Nlserpin2 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C355239)全长1 209 bp,编码402个氨基酸,含有serpin蛋白超家族所具有的典型serpin结构域和RCL区,且N端包含一段由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Nlserpin2与半翅目其他昆虫的serpin聚为一支,其中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serpin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表明,Nlserpin2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异性,其在褐飞虱成虫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龄期,且在雄成虫中表达量最高;卵和低龄若虫(1—3龄)中Nlserpin2Berzosertib供应商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高龄若虫(4—5龄),其中3龄若虫期最低;Nlserpin2在褐飞虱雌成虫肠道、脂肪体和卵巢中均有表达,且肠道中表达量显著高于脂肪体和卵巢。金龟子绿僵菌诱导2 d和3 d后Nlserpin2的表达量显著上调,但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Nlserpin2表达量呈回稳趋势。RNAi分析结果显示,显微注射ds Nlserpin2可显著抑制Nlserpin2的表达水平。干扰Nlserpin2后褐飞虱5龄若虫的存活率以及对金龟子绿僵菌侵染的抵御能力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Nlserpin2干扰的褐飞虱在金龟子绿僵菌侵染5 d和8 d后的校正存活率分别下降了28.4%和31.0%,且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Nlserpin2在褐飞虱防御病原真菌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应用RNAi技术防控褐飞虱的潜在靶标和褐飞虱高毒力病原真菌遗传改良的资源基因。
电针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Notch/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与炎性相关Notch/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探讨电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葡聚糖硫酸钠饮用法复制UC小鼠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6只,另设6只为空白组。电针组于“足三里”给予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7 d。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IL-6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组织GW4869临床试验Claudin-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黏液蛋白(Muc)-2、Notch-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Notch-1、Hes-1、NF-κB、TLR-4、AKT mRNA含量。结果:与空Genetic diagnosis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升高(P<0.001),血清中TNF-α、IL-6含量升高(P<0.01,P<0.001),结肠组织中Claudin-1蛋白阳性表达、Muc-2蛋白表达均减少(P<0.01),Notch-1、MMP-9蛋白表达水平及Notch-1、Hes-1、NF-κB、、TLR-4、AKT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DAI评selleck产品分降低(P<0.001),血清中TNF-α、IL-6含量降低(P<0.01,P<0.001),结肠组织中Claudin-1蛋白阳性表达、Muc-2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Notch-1、MMP-9蛋白表达水平及Notch-1、Hes-1,NF-κB、TLR-4、AKT 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P<0.01,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小鼠结肠上皮完整,杯状细胞丰富,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结肠黏膜结构模糊,存在大小不等的缺损,杯状细胞脱落,炎性细胞大量浸润;电针组结肠损伤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电针能促进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以及减轻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otch/NF-κB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相关。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荟萃分析
目的运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探讨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PubMed、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ADAM33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等位基因遗传模型、显性遗传模型、隐性遗传模型、共显性遗传模型分别评价COPD发病的相对危险度, 合并效应采用比值比(OR)和95%可www.selleck.cn/products/wnt-c59-c59信区间(95%CI)。Aqueous medium并通过人种分组, 对各基因多态性进行亚组分析。发表偏倚通过漏斗图直观判断和Egger回归法、Begg秩相关法检验。结果共6篇文献(6个病例-对照研究)被纳入, 共有2 371例研究对象(其中1 174例为COPD患者, 1 197例为正常对照者)被纳入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 无论在亚洲人还是高加索人中, ADAM33 F+1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Alpelisib抑制剂感性无关联。而Q-1 G/A与亚洲人种COPD患者易感性无关(OR=1.289, 95%CI=0.759~2.190, P=0.347), 与高加索人种COPD易感性有关(OR=1.651, 95%CI=1.178~2.314, P=0.004)。ADAM33 Q-1 G/A与COPD有关联(OR=1.421, 95%CI=1.014~1.991, P=0.042)。亚组分析显示, Q-1 G/A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COPD易感性无关(OR=1.289, 95%CI=0.759~2.190, P=0.347);与高加索人COPD易感性有关(OR=1.651, 95%CI=1.178~2.314, P=0.004)。结论 ADAM33 F+1T/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OPD易感性没有相关性, ADAM33 Q-1 G/A等位基因G可能是COPD的易感因素。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ANC)、淋巴细胞(ALC)及中Genetic bases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赣州市人民医院确诊为DLBCL的76例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取ANC、ALC及NLR的截断值并分为高低ANC亚组、高低ALC亚组及高低NLR亚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因素。结果:1.在单因素分析中,ANC、ALC、NLR、LDH、IPI、中期疗效评估是否完全缓解(CR)、基因,以上七个因素对患者的OS存在影响(P=0.004 vs P=0.008 vs P<0.001 vs P=0.001 vs P<0.001 vs P=0.010 vs P<0.001);ANC、NLR、CR、基因,以上四个因素对患者的PFS存在影响(P<0.001 vs P<0.001vs P=0.036 vs P<0.001),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2.在多因素分析中,ALC、NLR、CR、基因,以上四个因素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7 vs P=0.048 vs P=0.028 vs P<0.001);ANC、NLR、CR,以上三个因素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5 VX-445 IC50vs P=0.020 vs P<0.001),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1.高NLR、中期疗效评估未获得CR是影响患者OS及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selleck素。2.含不良预后基因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压力-应变环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做功的定量分析
目的 采用无创左心室压力-应变环(pressure-strain loops, PSL)评价不同medicated serum血糖控制水平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左心室心肌做功变化,进一步分析心肌做功参数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T2DM患者71例作为T2DM组,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均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进一步将T2DM患者分为DM1组(HbA1c<7%,n=37)和DM2组(HbA1c≥7%,n=34),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斑点追踪及PSL技术得出心肌做功参数,包括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GLS)、整体做功指数(global myocardial work index, GWI)、整体有效功(global constructive work, GCW)、整体无效功(global wasted work, GWW)及整体做功效率(global myocardial work efficiency, GWE)。比较3组间左心室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心肌做功参数,并分析心肌做功参数与GLS、HbA1c相关性。结果 3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www.selleck.cn/products/ferrostatin-1,DM1、DM2组GLS、GWI、GCW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获悉更多.05)。DM2组GLS、GWI、GCW较DM1组减低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LS与GWI、GCW呈负相关(r=-0.833,P<0.001;r=-0.846,P<0.001),GLS与GWW、GWE无相关性(P>0.05)。GWI、GCW与HbA1c呈负相关(r=-0.532,P<0.05;r=-0.508,P<0.05),GWW、GWE与HbA1c无相关性(P>0.05)。结论 无创左心室PSL可定量评价不同血糖控制水平T2D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可早期、敏感的监测T2DM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损害,且血糖控制水平越差,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