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总结经口机器人手术(transoral robotic surgery, TORS)在口咽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的治疗效果和相关复发生存情况, 探索TORS对口咽鳞癌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2017年4月至2021年5月期间共99例经TORS的口咽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84例, 女15例, 年龄35~85岁。分析病例的临床分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术后辅助治疗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 总结TORS对口咽鳞癌患者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本研究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5.3±2.9)d, 术后鼻胃管留置时间为(15.2±10.8)d, 气管切开率为21.2%(21/99), 气管套管留置时间为(11.9±11.4)d。随访满2年的口咽鳞癌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94.0%, 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7.7%;随访满3年的总生存率为94.0%, 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8.9%immune exhaustion。Ⅰ-Ⅱ期口咽鳞癌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97.4%, 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8.9%;Ⅲ-Ⅳ期口咽鳞癌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86购买PD-0332991.8%, 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8.9%。HPV阳性组的2年总生存率为100.0%, 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8.9%;HPV阴性组2年总生存率为91.5%, 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7.2%。是否行术D-Lin-MC3-DMA核磁后辅助放疗对患者预后影响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6%和90.5%, HR=0.52, 95%CI:0.12~2.23, P=0.400)。结论 TORS更适合用于早期(Ⅰ-Ⅱ)或HPV阳性口咽鳞癌患者的治疗, 且TORS术后恢复良好。
三子固本方多糖对糖尿病性肾病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三子固本方多糖对糖尿病性肾病(DN)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柠檬酸缓冲液(100 mg/kg)法建立DN小鼠模型。成模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300 mg/kg)阳性对照组及三子固本方多糖低(0.505 g/kg)、中(1.01 g/kg)、高(2.02 g/kg)剂量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10只。灌胃给药,1次/d,连续8 w。检测各组小鼠血糖、24 h尿蛋白、BUN、Cr、TC、TG、GSH-Px、CAT、MDA、TNF-α、MCP-1、IL-6、Nrf2、HO-1等指标改变情况,光BLZ945小鼠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系膜增生减少,肾小管扩张程度减轻,间质Mirdametinib小鼠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萎缩情况改善,三子固本方多糖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血清TG、TC、MDA水平显著降低,GSH-Px、CAT活性升高,BUN、Cr、24h尿蛋白及肾组织TNF-α、MCP-1、IL-6水平显著降低,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Gel Imaging三子固本方多糖对DN小鼠肾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加味逍遥散治疗更年期乳腺癌化疗后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分析加味逍遥散治疗更年期乳腺癌化疗后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2月义乌復元医院及义乌復元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更年期乳腺癌化疗后伴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加味逍遥散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及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5.56%,差异有统计意义(χ~2=3.890,P=0.0AZD929146);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总分、HAMA评分和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明显上升(P<0.05),CHIV phylogeneticsD8~+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及CD4~+/CD8~+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5-HT、DA及NE水平均明显升高FUT-175 molecular weight(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5-HT、DA及N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逍遥散应用于更年期乳腺癌化疗后伴抑郁患者,能够显著优化T淋巴细胞亚群及神经递质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究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79例老年早期肺癌患者,术后进行3年随访,比较临床资料,对影响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初步筛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末次随访时,79例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癌症的老年患者中,死亡及复发转移率为3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肺癌病理分期、肺癌分化程度及术后后续治疗均对患者术后3年的预后效果有影响(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ultrasound in pain medicine果显示,术后进行后续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而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肺癌病理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Adavosertib(P<0.05)。结论 有糖尿病或(且)高血压史、吸烟史、肺癌病理分期高、分化程度低、术后未进行后续治疗IACS-010759均会增加早期癌症患者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预后不佳的风险,需要对以上因素进行及时干预调整提高患者术后的预后效果。
雪胆素片联合阿霉素增强细胞免疫原性死亡的抗肝癌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雪胆素片联合阿霉素协同抗肝癌的作用,以及对RepSox临床试验细胞免疫原性死亡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雪胆素片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采用MTT法考察雪胆素片与阿霉素联合使用对人肝癌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平板克隆观察雪胆素片与阿霉素联合使用对HepG2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雪胆素片与阿霉素联合使用对HepG2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免疫原性细胞死亡关键指标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和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内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浓度。建立小鼠肝癌H22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雪胆素片与阿霉素联合使用的体内抗肿瘤效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CRT和HMGB1表达;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雪胆www.selleck.cn/products/gsk1120212-jtp-74057素片与阿霉素联合使用对小鼠心肌毒性的影响。结果 雪胆素片联合阿霉素对HepG2细胞具有浓度相关性的细胞毒性和促凋亡作用,可促进CRT膜外暴露,HMGB1向胞外分泌,ATP胞外浓度增加;雪胆素片联合阿霉素可抑制H2Post-operative antibiotics2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提高免疫能力,延长其生存期,增加小鼠皮下肿瘤组织内CRT和HMGB1蛋白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结论 雪胆素片联合阿霉素的抗肝癌作用可能与调节免疫原性死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PETCT与HRCT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与高分辨率CT(HRCT)鉴别诊断周围型Proteases抑制剂肺癌(PLC)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Adezmapimod MW2020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疑似为PLC患者132例。入选者均接受PETCT与HRCT检查。分析病理穿刺结果,以病理穿刺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PETCT与HRCT单项及联合诊断PLC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率。结果:132例疑似为PLC患者经病理穿刺证实PLC有110例,其中鳞癌、腺癌各有28例、82例;非PLC患者22例,其中肺纤维瘤、结核球及炎性肉肿各有3例、4例、15例; PETCT+HRCT诊断PLC敏感度及准确率高于PETCT、HR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ETCT+HRCT与PETCT、HRCT诊断PLC特异度对比,PETCT与HRCT诊断PL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ETCT与HRCT联合使用鉴别诊断PLC敏感度及准确率高于PETCT与HRCT,有利于提高PLC检出率,降population precision medicine低漏诊率,为PLC患者早期诊治提供指导。
HIS评分在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HIS(hyperinflammatory syndrome)评分在评估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DM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源于江苏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43例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MDA5+DM)合并ILD的住院患者HIS评分, 以228例其他CTD相关的ILD作为对照。采用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MDA5+DM 43例, 228例对照组中,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ASS)33例(14.5%), RA 44例(19.3%), SS 65例(28.5%), SSC 43例(18.9%), SLE 43例(18.9%)。MDA5+DM合并ILD组HIS评分[2(1, 3)]高于ASS-ILD组[1(0, 2), Z=-2.06, P0.05], RA-ILD组[1(0, 2), Z=-2.87, P0.01)], SS-ILD组[0(0, 1), Z=-5.78, P0.01], SSC-ILD组[1(0, 1), Z=-3.84, P0.01]和SLE-ILD组[1(0, 2), Z=-3.81, P0end-to-end continuous bioprocessing.01]。在MDA5+DM合并ILD患者中, HIS评分低、中、高CH-223191分子式评分组3个月病死率分别为0(0/15)、38.1%(8/21)和85.7%(6/7), HIAY-22989化学结构S评分预测MDA5+DM患者3个月病死率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0.857[(0.747, 0.967), P0.001]。结论 MDA5+DM合并ILD患者HIS评分明显增高, 基线HIS评分水平与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相关。
胰腺导管腺癌肿瘤免疫相关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目的Compound 3配制研究胰腺导管腺癌(PDAC)肿瘤免疫相关的病理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www.selleck.cn/products/3-methyladenine20年12月192例PDAC患者的病理样本及临床信息, 对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行形态学评估,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肿瘤免疫相关蛋白, 结合患者治疗及生存信息, 统计分析诸因素之间相互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92例PDAC中, 非特殊型腺癌163例(163/192, 84.90%), 腺鳞癌18例, (18/192, 9.37%), 其他少见亚型共11例(11/192, 5.73%);110例(110/192, 57.29%)见神经累犯, 86例(86/192, 44.79%)见血管侵犯;84例(84/182, 46.15%)伴重度慢性炎;52例(52/192, 27.08%)肿瘤浸润免疫细胞数量(TII-N)多, 60例(60/192, 31.25%)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34例(34/192, 17.71%)主要为粒细胞浸润, 98例(98/192, 51.04%)为混合浸润;缺乏CD3+T细胞者124例(124/192, 66.31%), 缺乏CD8+T细胞者152例(152/192, 79.58%);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分子(MHC-Ⅰ)表达下调156例(156/192, 81.25%);PD-L1阳性[综合阳性评分(CPS)≥1]者46例(46/192, 23.96%)。统计学分析发现TII-N与脉管瘤栓(P=0.035)、神经累犯(P=0.002)、分期(P=0.004)及长期饮酒(P=0.039)呈显著负相关;免疫细胞种类(TII-T)与胰腺慢性炎呈正相关(P=0.002), 与肿瘤分化呈负相关(P=0.024);CD8+T细胞与CD3+T细胞(P=0.032)、MHC-Ⅰ表达(P0.001)、PD-L1表达(P=0.001)呈正相关, 与长期吸烟呈负相关(P=0.016)。单因素分析发现组织学非特殊型(P=0.013)、TII-N多(P0.001)为PDAC的良性预后因素, 脉管瘤栓(P=0.032)、神经累犯(P=0.001)、分期晚(P=0.003)及长期饮酒(P=0.004)为其不良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TIIPlant symbioses-N是PDAC的独立良性因素, 而神经累犯为其独立的不良预后风险因素。结论 PDAC中, TII-N与多种因素相关, 它是PDAC独立的良性预后因素;长期饮酒及吸烟可能导致PDAC患者的肿瘤免疫功能受抑。
低氧对非小细胞肺癌PDHA1、GBP1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氧对非小细胞肺癌丙酮酸脱氢酶E1α亚单位(PDHA1)、鸟苷酸结合蛋白(GBP)1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Western印迹检测20例配对的肺癌及癌旁组织中PDHA1、GBP1蛋白表达水平;肺鳞癌LC-42及肺腺癌SELS细胞系分为20%O_2组及1%O_2组,Western印迹及RT-PCR检测低氧对两种细胞系的PDHA1、GBP1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CCK8法检测低氧对两种细胞系增殖的影响。结果 随着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进展,PDHA1蛋白表达下降,而GBP1蛋白表达增强,差异有统MK-4827配制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LC-42及肺腺癌SELS细胞系中,mediator subunit低氧使PDHA1蛋白及基因表达下降,而GBP1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O_JQ1 molecular weight2组两种细胞系培养24 h及48 h增殖率显著低于20%O_2组,培养72 h增殖率显著高于20%O_2组(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的PDHA1和GBP1蛋白表达变化与TNM分期有关,低氧可下调非小细胞肺癌细胞PDHA1蛋白及基因表达,而对GBP1蛋白及基因表达起上调作用,低氧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
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对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直肠hepatic lipid metabolism癌患者应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后对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Alisertib供应商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入院的90例直肠癌患者纳入对照组Bucladesine,采用常规模式干预,2019年5月—2020年4月入院的90例直肠癌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两组均为期干预8周。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自我负担、自我效能、睡眠质量、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528、-5.248,P<0.05),观察组自我心理负担感受量表(SPB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7.217,P<0.05),而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t=6.809,P<0.05),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1.438、-5.291,P<0.05);观察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153、3.870、11.367、6.247,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术后采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下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睡眠质量,并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