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流行病学趋势及主要风险归因分析

韩国胰腺癌发病率从15~19岁的0.04/10万上升至85~89岁136.78/10万, 其中男性从0.03/10万上升至153.78/10万, 女性从0.04/10万上升至129.73/10万;死亡率从0.02/10万上升至135.98/10万, 其中男性从0.02/10万上selleck Ceralasertib升至156.21/10万, 女性从0.02/10万上升至127.59/10万。中国胰腺癌人群发病和死亡人数高峰均出现在65~69岁男性群体, 不同年龄组男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日本胰腺癌人群发病人数高峰出现在80~84岁女性群体, 死亡人数高峰出现在75~79岁男性群体, 80岁男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女性, ≥80岁女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韩国胰腺癌人群发病人数高峰出现在80~84岁女性群体, 死亡人数高峰出现在70~74岁男性群体, 75岁男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arbovirus infection年龄组女性, ≥75岁女性发病、死亡人数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2)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的年龄-时期-队列Dolutegravir体内实验剂量模型分析。年龄效应:矫正时期-队列效应,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均升高, 其中女性较男性更明显, 日本人群较中国、韩国人群更明显。时期效应:矫正年龄-队列效应, 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中国人群时期效应更显著。队列效应:矫正年龄-时期效应, 随着出生队列的推移, 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均降低。(3)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ASIR和ASMR变化趋势。1990—2019年中国胰腺癌ASIR、ASMR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9年ASIR、ASMR分别为1990年的1.82倍、1.79倍。日本胰腺癌ASIR、ASMR均呈缓慢上升趋势, 2019年ASIR、ASMR分别为1990年的1.09倍、1.05倍。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综合评价贮存式自体输血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综合评价贮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ABD)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8月至2020年05月在我院行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共415例。其中80例采用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组),335例未采用(No-PABD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功能进行匹配,比较匹配后的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异体血输注量、输血不良反应、术后胸腔引流量、围术期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变化情况等指标。结果: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成功匹配80对患者。PABD组采血后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均低于采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水平在采血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3、7天的Hb和PLT变化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BD组术中出血量[(474.9±325.9)mL vs (458.1±281.5)mL]、术后胸水IDN-6556试剂引流量[(873.0±360.3)Alisertib体外mL vs (774.5±341.7)mL]及住院时间[(9.4±3.3)d vs (9.8±2.6)d]与No-PAB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PABD组异体血输注量(4 000 mL vs 8 800 mL)、异体血输入率(8.8%vs 23.8%)及输血相关费用[(189.5±92.2)元vs (337.8±426Microbial dysbiosis.8)元]均低于No-PABD组。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是安全的,可以降低异体血输入率,减少输血相关费用。

早期宫颈癌术后三维后装近距离治疗时膀胱不同充盈体积对靶区与危及器官影响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膀胱不同充盈体积对三维后装靶区及危及器官体积、剂量的影响, 探讨宫颈癌术后三维后装近距离治疗时最佳膀胱充盈体积。方法纳入术后病理明确的早期宫颈癌切缘阳性及安全边界不够的患者共111例, 采用随机数表法给予膀胱灌注50、60、70、80、90、100 ml生理盐水共6组, 每组依次为66、69、66、69、72、56人次分别行CT模拟定位, 按照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89号报告勾画高危临床靶区及膀胱、直肠、小肠、乙状结肠等危及器官, 采用Oncentra计划系统制定治疗计划, 分别记录不同体积下的高危临床靶区(the 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 HR-CTV)体积、D90及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 OAR)的1 cm3受照剂量(D1 cm3)、2 cm3受照剂量(D2 cm3)。获悉更多结果 60selleck抑制剂 ml组与50 ml组、70 ml组、80 ml组、90 ml组及100 ml组比较, HR-CTV体积、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膀胱D2 cm3、D1 cm3及直肠D2 cm3、D1 cm3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膀胱 =3.21、5.83、2.89、12.95、7.96, P膀胱=0.031、0.010、0.041、0.000、0.001;t直肠 =2.94、4.66、2.53、5.89、4.13, P直肠= 0.037、0.024、0.049、0.005、0.028)。其他组两两比较, HR-CTV体积、剂量、膀胱D2 cm3、D1 cm3及直肠D2 cm3、D1 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状结肠及小肠D2 cm3、D1 cm3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Natural biomaterials.05)。结论在早期宫颈癌术后三维后装近距离治疗时, 膀胱灌注60 ml时较其他体积能够保证HR-CTV体积、剂量, 又能够更好保护膀胱和直肠。

机器人辅助与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手术近远期生存比较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robot-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与胸AY-22989溶解度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治疗T1N0M0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近远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9年我院396例RATS或VATS治疗T1N0M0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9例、女187例,平均年selleckchem GNE-140龄(61.58±8.67)岁。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RATS组(n=157)与VATS组(n=239)。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及无复发生存率,同时研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RATS组术中出血量[(48±42)mL vs.(182±231)mL,P<0.001]及术后autoimmune liver disease24 h引流量[(250±119)mL vs.(324±208)mL,P<0.001]少于VATS组。RATS组与VATS组的淋巴结清扫组数[(5±2)组vs.(3±2)组,P<0.001]与清扫枚数[(17±9)枚vs.(11±8)枚,P<0.001]多于VATS组。RATS组与VATS组术后48 h引流量(P=0.497)、术后带管时间(P=0.180)以及住院时间(P=0.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TS组生存率(1年生存率:98.7%vs. 94.8%,5年在生存率:90.5%vs. 75.8%,8年生存率:76.9%vs. 62.1%,平均生存时间:93个月vs. 79个月,P=0.005)及无复发生存率(1年无复发生存率:97.4%vs. 95.6%,5年无复发生存率:94.8%vs. 77.8%,8年无复发生存率:82.6%vs. 64.8%,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95个月vs. 79个月,P=0.004)均明显优于VATS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组数及淋巴结清扫枚数是患者术后生存状况及无复发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同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是生存状况和无复发生存状况的共同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RATS治疗T1N0M0期NSCLC患者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状况且RATS清扫淋巴结更彻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更少。

同步推量加速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评估同步推量加速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同步推量加速调强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放疗技术联合紫杉醇和卡铂同步化疗对48例新诊断Ⅲ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处方剂量包括肺部原发灶PTV1为69 Gy(2.3 Gy/F),转移淋巴结PTV2为64 Gy(2.13 Gy/F),亚临床病灶PTV3为60 Gy(2.0 Gy/F)。对放疗计划进行剂量学分析,并观察分析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客观缓解率和急性毒性反应。结果:48例患者均完成放化疗,PTV1、PTV2、PVX-765生产商TV3的D_(mean)分别为(70.3±2.4)、(66.5±2.1)、(64.5±3.1)Gy。中位生存期为22.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0个月,客观缓解率为72.9%,1年生存率为78.7%,2年生存率为45寻找更多.8%;未发现严重食管炎、肺炎和心脏毒性。结论:同步推量加速调强放疗技术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可行的,急性毒性反应可控,但仍需要进一步的随访评估远期毒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癌微钙化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微钙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8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DUs在乳腺癌微钙化中影像学特征。结果 CDUs检查出乳腺癌微钙化阳性者54例、阴性者26例;金标准检查出微钙化阳性者60例、阴性者20例;二者阳性检出fluid biomarkers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CDUs诊断乳腺癌微钙化的特异度85%、敏感度90.00%、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65.38%、准确度85.00%。80例患者经为期3年的随访显示,发生癌症复发的患者7例、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11例、随访期间死亡的患者2例,预后不良患者20例,NSC 119875供应商预后KPT-330供应商良好患者60例,分别纳入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对比两组资料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病灶微钙化现象均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DUs可以凭借其多角度、多方位的扫描有效检查出乳腺癌微钙化现象,通过对微钙化情况的判定预测患者的预后。

基于更全面变量预测小细胞肺癌2年生存率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目的基于更加全面广泛变量构建一个新的预测小细胞肺癌(SCLC)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为SCLC的722例患者资料, 其中男592例, 女130例, 年龄23~82(61±9)岁。使用随机种子数13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422例)和验证集(300例)。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单因素使用Log-rank检验分析临床变量对SCLC预后的影响, 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 基于多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绘制列线图, 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Annual risk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曲线、整合布莱尔评分(IBS)以及决策曲线(DCA)评价模型的区分能力、预测误差值和临床净收益, 并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提出的第8版TNM分期进行比较。结果男性、单核粒细胞计数(MON)异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异常、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异常、M1a期、M1b期、M1c期、放疗、化疗≥4周期和预防性脑照射(PCI)是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HR值(95%CI)分别为1.39(1.00~1.92)、1.29(1.02~1.63)、1.41(1.11~1.80)、2.02(1.48~2.76)、1.09(0.77~1.55)、1.44(0.94~2.22)、2.01(1.49~2.71)、0.75(0.57~0.98)、0.40(0.NSC 127716半抑制浓度31~0.51)和0.42(0.26~0.68);均P0.05)]。基于以上变量建立列线图模型, 曲线下面积(AUC)在训练集和验证Imidazole ketone erastin NMR集中分别为0.814(95%CI:0.765~0.862)和0.787(95%CI:0.725~0.849), 高于第8版TNM分期[0.616(95%CI:0.558~0.674)和0.648(95%CI:0.581~0.715)];校准曲线表明其预测SCLC的2年生存率与实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BS表明其较TNM分期具有更小的预测误差值(训练集:0.132比0.169;验证集:0.138比0.169);DCA表明其较TNM分期有更宽的阈值范围(训练集:0.01~0.96比0.01~0.85, 验证集:0.01~0.94比0.01~0.86)和更高的临床净获益(训练集:列线图在0.19~0.96阈值范围内获益高于TNM分期;验证集:列线图在0.19~0.94阈值范围内获益高于TNM分期)。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性别、MON、NSE、Cyfra211、M分期、放疗、化疗周期和PCI共8个变量的SCLC 2年生存率列线图模型, 能够为SCLC更准确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单孔充气法腔镜胸肌前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单孔充气法腔镜胸肌前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体外假体包裹Off-Label)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单孔充气法腔镜胸肌前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Off-Label)的7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 对手术并发症、术后运动畸形、术后胸壁疼痛、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BLZ945配制。无术后出血、感染、乳头乳晕或皮瓣缺血坏死、术后运动畸形、术后胸Medical illustrations壁疼痛、包膜挛缩、假体外露或取出等并发症。采用BREAST-Q量表评估乳房重建术后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术后乳房满意度(55~100分)、胸壁状态(52~89分)、社会心理状态(62~100分)可获得较高评分。结论单孔充气法腔镜胸肌前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Off-Label)可通过较短的手术时间, 获得较好的根治效果和美容效获悉更多果, 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均较高。

基于HIPPO通路探讨白花丹醌联合顺铂抑制肺癌生长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究白花丹醌联合顺铂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白花丹醌干预,用CCK-8法检测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选取合适干预浓度。设置对照组、白花丹醌组、顺铂组、联合组,检测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克隆形成率,EdU染色检测DNA合成率;AnnexinV/PI双染法及倒置显微镜,Western Blot法检测LAST1、YAP蛋白表达。给予YAP抑制剂Vertepofin干预后,再次检测各组LAST1、YAP蛋白表达。结果:白花丹醌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白花丹醌联合顺铂对获悉更多肺癌A549细胞克隆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显著降低A549细胞DNA合成率。经白花丹醌处理后的A549可出现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联合顺铂可诱导凋亡数量显著增加,同时白花丹醌联合顺铂可显著抑制LAST1、YAP蛋白表达,使用Vertepofin干PF-02341066化学结构预后,白花丹醌联合顺铂对LAST1及YAP的抑制作用减弱。结论:白花丹醌可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白花丹醌联合顺铂可显著诱导其凋亡,该作用与其对Hippo通路中LAST1、 YAP的调控有关。初步推断白花丹醌联合顺铂可能是通过Hippo信号通路发挥其抑制肺癌细胞作medicine management用的。

miR-1303靶向抑制LPAR3对肾癌786-O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1303通过靶向调控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的表达抑制肾癌786-O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肾癌细胞株(A498、ACHN、786-O、OS-RC-2)及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miR-1303的相对表达量。将miR-1303模拟物和阴性对照序列分别转染至miR-1303表达最低的肾癌细胞, 分别作为miR-1303组和阴性对照组。qRT-PCR检测两组细胞Nirogacestat纯度miR-1303的相对表达量。MTT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生物信息学软件RegRNA 2.0预测miR-1303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1303与靶基因的结合。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LPAR3的相对表达量。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肾癌细胞株A498、ACHN、786-O、OS-RC-2和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miR-1303表达分别为0.51±0.04、0.79±0.02、0.21±0.04、0.55±0.07和1.00±0.05, 肾癌细胞株中miR-1303表达均低于HK-2(P0.05), 786-O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F=29.50, 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miR-1303组细colon biopsy culture胞miR-1303的表达明显增加[(1.00±0.01)比(7.98±0.88), t=7.95, P0.01]。miR-1303组细胞吸光度值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miR-1303组细胞迁移数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miR-1303可与LPAR3 mRNA互补配对结合(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miR-1303组786-O细胞中LPAR3基因表达显著下降[(1.00±0.01)比(0.23±0.03), t=23.56, P0.01]。结论 miR-1303可能通过靶向抑制LPAR3的表达, 抑制肾癌786-O细Apoptosis抑制剂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