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糖肽上硫酸化/磷酸化糖链鉴定新方法研究

蛋白质N-糖基化是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在细胞粘附、识别、信号转导和免疫等各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hepatic lipid metabolism用。然而,N-糖链本身其实也可以被多种官能团修饰,其中,磷酸和硫酸化修饰是两种最常见的负电荷修饰基团。硫酸化一般发生在复杂型N-糖链上,极少发生在高甘露型和杂合型糖链上。硫酸基团经常连接在半乳糖的第三位碳、N-乙酰葡萄糖胺的第六位碳、N-乙酰半乳糖胺的第四位碳和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胺的第三位碳或第六位碳上。硫酸化糖链在细胞粘附、分子识别、控制癌细胞定向迁移和炎症免疫控制等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g G上的硫酸化N-糖链更是作为一种类风湿关节炎生物标志物被广泛研究。磷酸基团一般修饰在高甘露糖型的甘露糖的第六位碳上,因此被称为甘露糖-6-磷酸(M6P)。大多数M6P蛋白存在于溶酶体中,也被称为溶酶体水解酶,行使着水解各种化合物的功能。然而,水解酶的缺失和M6P依赖途径的异常都会导致溶酶体贮积疾病的发生。糖蛋白质组学的Ferrostatin-1 IC50日益成熟使得磷酸化和硫酸化糖链的鉴定也得到了发展。但由于硫酸化和磷酸化糖肽在样品中的丰度远远低于多肽的丰度,而样品中带负电荷的多肽会对这两种糖链的鉴定信号造成干扰,因此高效的富集方法对于这两类糖链的鉴定十分关键。同时,这两类糖链的鉴定也要求质谱分析时选择合适的碎裂能量,以利于其特征离子的准确识别。通过合理利用不同碎裂能量及其组合,我们便能够实现硫酸化和磷酸化修饰的同时鉴定。本研究利用混合离子交换色谱柱(MixedBYL719分子式 anion-exchange,MAX)来富集糖肽,排除了带负电荷多肽等的影响,随后利用固定金属亲和层析(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chromatography,IMAC)中三价铁离子与带负电荷的磷酸、硫酸基团的静电作用特异地将这两种糖肽进行富集。新富集方法总共鉴定到778个硫酸化糖肽,250个硫酸化糖蛋白,相较于传统富集方法,鉴定数量分别提高了3倍和2倍。同时,新富集方法总共鉴定到271个磷酸化糖肽,111个磷酸化糖蛋白,相较于传统方法鉴定数量均提升了大约2倍。这些结果均表明了新富集方法在磷酸化、硫酸化糖肽和蛋白的富集和鉴定中的优越性。在硫酸化和磷酸化的鉴定分析中我们发现新富集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传统富集方法所得到的的结果交集较少,显示出两种方法对硫酸化和磷酸化糖肽不同的富集特点,将两者联用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两种方法联用后总共鉴定到981个硫酸化糖肽、333个硫酸化糖蛋白、317个M6P糖肽和137个M6P糖蛋白,使得鉴定到的硫酸化、磷酸化糖肽和糖蛋白的鉴定量达到最大化。此外,本研究利用质谱MS2下高能碰撞裂解(Higher energy collisional dissociation,HCD)对磷酸化和硫酸化糖肽在33%、20%和10%的碎裂能量下同时进行碎裂,可以实现磷酸化糖肽(HCD 33%和20%)和硫酸化糖肽(HCD 33%、20%和10%)的同时鉴定。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完整糖肽上硫酸化/磷酸化糖链同时鉴定的新方法,并解析了鼠脑组织中的磷酸化、硫酸化糖肽及其修饰蛋白的表达谱,为后续磷酸化、硫酸化糖蛋白的功能和病理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数据基础。

循环肿瘤细胞富集技术研究进展

目的 通过对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属性进行归纳,讨论不同富集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为CTCs富集技术开发人员提供重要的指导信息,为富集技术和仪器的开发提供方向。方法 运用PubMed和中国知网分别以“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ancer stem cells, isolation, microfluidic technologies”等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08-31,共检索到文献317篇,主要选近10年的文献纳入分析。纳入标准:(1)循环肿瘤细胞的生化特性介绍;(2)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富集技术;(3)应用微Medical necessity流控技术分离循环肿瘤细胞。依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此网站文献共有41篇。结果 CTCs的物理生化属性复杂,早期利用免疫法的原理对CTCs进行研究的居多。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基于CTCs物理特性的购买GSI-IX富集技术逐渐成为趋势,特别是结合微流控芯片的技术,国内基于微流控芯片进行富集系统开发的公司越来越多。结论 利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CTCs富集具有多种优势,能实现活CTCs的回收和培养。

2016—2020年肿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趋势分析

目的 探讨Biogas residue肿瘤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耐药趋势,为肿瘤患者PA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20年我院临床标本分离出PA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数据。结果 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共分离出PA 926株,临床患者标本来源主要为呼吸道标本(65.12%)。2016—2020年我院PA对亚胺培南的总体耐药率为31.42%,对美罗培南的总体耐药率为23.11%,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的总体耐药率分别为8.74%、16.41%、15.23%,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总体耐药率分别为10.48%、13.39%、12.20%、11.12%。我院PA分离率与细菌耐药监测官网(CHINET网,http://www.chinets.com)监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于CHINET监测数据,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于CHINET监测Ipatasertib使用方法数据(均P<0.05)。结论 PA是我院内检出率较高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应高度警惕耐药菌株的产生。我院PA对常用抗生素耐药呈下降趋势;但对于某些抗生素耐药性高于同selleck合成一时期CHINET监测数据。临床工作中应密切监测肿瘤患者PA感染及耐药情况,同时在治疗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

2021年河南省奶牛口蹄疫疫苗临床应用效果调查

[目的]了解河南省奶牛口蹄疫疫苗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以规模奶牛场为调查对象,对298个养殖场次的奶牛进行口蹄疫疫苗临床应用效果调查,分别对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s7 321和7 011份奶牛血清样品进行O型抗体和A型抗体检测,并按疫苗类型、厂家和不同毒株对疫苗临床安全性和免疫有效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疫苗临床安全性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河南省奶牛口蹄疫Entinostat分子量疫苗整体应激减奶率为2.78%,应激反应率为0.38%,应激发病率为0.05%,应激死亡率为0,应Dorsomorphin molecular weight激流产率为0.14%,疫苗临床安全性整体良好,不同类型、不同厂家和不同毒株疫苗的免疫副反应存在差异。疫苗免疫有效性调查结果显示:O型抗体平均个体合格率和场群合格率分别为90.74%和94.24%;A型抗体平均个体合格率和场群合格率分别为88.49%和97.54%。[结论]疫苗免疫保护效果整体良好,不同类型、不同厂家和不同毒株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存在差异。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在临床上并不属于独立的疾病,而是众多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上治疗心力Gefitinib-based PROTAC 3小鼠衰竭患者的常用药物主要以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为主,虽然上述药物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但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因其各项身体机能正处于逐渐衰退的趋势,导致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服用上述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四肢无力、胃肠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软瘫等不良情况,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而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双重抑制的BMN 673细胞培养超分子钠盐复合物,主要是由脑啡肽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根据摩尔比的比例组成的,通过美国和欧盟的批准上市后,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相关的医学数据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患者ethanomedicinal plants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改善预后。因此,文章就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作用机制和在老年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作以下综述。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ELISA及量子点免疫层析试纸检测方法的建立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一种猪肠道冠状病毒,能够引起猪的呕吐、腹泻、母此网站猪流产、育肥猪饲料利用率下降等,特别是对仔猪危害较为严重,死亡率可达100%,成为养猪业面临的最严重的猪肠道病原体之一。目前,PEDV的防控仍面临临床诊断方法不够准确、疫苗免疫效果差等问题。建立快速、简便、高通量的诊断方法对PEDV的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合成了PEDV的N蛋白关键抗原表位多肽,研制了基于该表位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原核表达制备了PEDV重组N蛋白,研制了其单克隆抗体;基于以上单克隆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以及量子点免疫层析试纸。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生selleck化学物信息学方法对CH/HNQX-3/14毒株N蛋白的抗原表位进行分析,将合成表位肽与载体偶联后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PED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9C4),其分泌抗体属于Ig G2b亚类,轻链为κ型,腹水效价达1∶(1.28×10~4),能特异性识别PEDV。(2)根据NCBI公布的PEDV CH/HNQX-3/14毒株的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得到扩增片段。将PCR产物Diagnóstico microbiológico连接到p ET-32a(+)载体,构建p ET-32a(+)-N重组质粒,将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_(21)(DE3)感受态细胞,通过终浓度0.4 m M的IPTG在20℃的条件下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并采用琼脂糖树脂纯化。将纯化后的重组N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NS0细胞融合,间接ELISA法筛选单克隆抗体,筛选出1株效价达1∶(1.28×10~5)的单克隆抗体(命名为2A6E6),其分泌抗体属于Ig G1亚类,轻链为κ型。(3)基于上述两株单克隆抗体,以9C4作为包被抗体,2A6E6进行HRP标记作为检测抗体,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对病毒的最低检出量为10~(4.7) TCID_(50)/m L,经过特异性试验证明该ELISA方法能够与PEDV发生特异性反应,与PRRSV、CSFV、FMDV、PDCo V、PCV均未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重复性,变异系数在1.89%~8.43%之间,90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符合率达96%。(4)将水溶性羧基量子点(CdSe/ZnS)与9C4单克隆抗体偶联,通过优化偶联条件,采用直接观察法、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免疫层析法鉴定量子点与抗体偶联成功。优化量子点免疫层析试纸T线和C线的包被浓度,将1μg/μL的2A6E6在T线以1.5μL/cm划膜,1.5μg/μL的羊抗小鼠IgG在C线以0.5μL/cm划膜,将样品垫、NC膜、吸水纸以及底部的PVC板组装成试纸,建立量子点免疫层析试纸检测方法。敏感性试验表明,该量子点免疫层析试纸对病毒的最低检出量为10~(4.4) TCID_(50)/m L,特异性试验表明该试纸能够特异性检测出PEDV,不与其他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在临床样本检测中与RT-PCR检测结果符合率达98%。

双源CT双能减影法评估冠心病患者管腔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双源CT双能减影法评估冠心病患者管腔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进行双源CT双能减影法扫描,评估冠心病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双源CT诊断左主干狭窄15.11%(21/139)Air Media Method,左前降支狭窄33.09%(46/139),左回旋支狭窄23.74%(33/139),右冠状动脉狭窄28.06%(39/139)。双源CT检查轻度狭窄率47.48%(66/139)、中度狭窄率21.58%(30/139)、重度狭窄率25.9 0%(36/139)、闭塞率5.04%(7/139)冠脉造影检查轻度狭窄率40.29%(56/139)、中度狭窄率23.02%(32/139)、重度狭窄率29.50%(4 1/139)、闭塞率7.19%(10/139),两组检查方式比较无Gefitinib-based PROTAC 3显著差异(P>0.05)。双源CT诊断管腔狭窄灵敏度(98.56)、特异度(72.72)、阳性预测值(97.86)、阴性预测值(80.00)Naporafenib临床试验、准确率(96.67%),与冠脉造影诊断一致性(Kappa=0.744)。结论 双源CT双能减影法评估冠心病患者管腔狭窄程度准确性较高,与冠脉造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患者病情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数字乳腺摄影联合超声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两种数字乳腺摄影联合超声检查PF-02341066纯度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疑似病例共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接受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和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DBT+FFDM、超声单用与联用对小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超声共诊断出乳腺癌198例,DBT+FFDM诊断出196例,两项联合诊断出226例。3种检查方法中两项联合的AUC值最大(0.898),两项联合human gut microbiome与超声、DBT+FFDM的AUC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24、3.108,P=0.001、0.002),超声与DBT+FFDM的AUC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59AMG510半抑制浓度,P=0.391)。相比超声和DBT+FFDM单用,两项联合的诊断灵敏度及诊断效能最高。不论是直径≤1.0 cm还是直径在1.0~3.0 cm的乳腺癌,两项联合的诊断灵敏度均优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 超声、DBT联合FFDM对小乳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二者联用能够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与准确度,临床可联合应用超声、DBT和FFDM以降低乳腺癌的漏诊风险。

罗非鱼骨源高钙螯合肽的制备及其成骨活性研究

本文以罗非鱼骨为原料,选取常用的生物蛋白酶进行酶解,筛选出具有最高钙螯合能力的罗非鱼骨酶解物。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筛选酶解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具有高钙螯合能力的肽组分,对其肽段进行鉴定。利用鉴定肽段,制备肽钙螯合物,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预测肽段与钙的螯合机制。通过分子对接对制备肽段的成骨活性进行评估,筛选出具有潜在成骨活性的肽段。建立诱导RAW 264.7破骨细胞和MC3T3-E1分化成骨细胞的模型,对筛选肽段的成骨活性进行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使用9种蛋白酶对罗非鱼骨进行酶解,以水解度和钙螯合能力作为筛选条件,得到最佳的水解蛋白酶为动物蛋白酶,其水解度为24.01%,钙螯合能力为50.18μg/mg。同时,对动物蛋白酶酶解物(TBEH)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为838.70 mg/g,其中甘氨酸的含量最高,达到131.08mg/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82.04 mg/g,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1.70%;疏水性氨基酸总量为324.22 mg/g,占总量的38.66%。2.通过制备型与半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TBEH进行两步分离纯化,得到具有高钙螯合Z-IETD-FMK分子量能力的组分。利用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MS~2)鉴定分离组分中具有高钙螯合能力的多肽,分别为DGPSGPK(656.71 Da)、APEEHTP(Medicolegal autopsy779.35 Da)和QSGPAGPR(768.40 Da),其螯合能力为111.98μg/mg、57.91μg/mg和114.31μg/mg。3.通过紫外光谱扫描(UV-VFulvestrant溶解度IS)、红外光谱扫描(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电镜扫描(SEM)以及UPLC-Q-Orbitrap-MS~2对DGPSGPK、APEEHTP和QSGPAGPR与其钙螯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UV-VIS,SEM与XRD结果显示,肽与钙螯合形成了新的化合物。FTIR与UPLC-Q-Orbitrap-MS~2的结果表明,多肽与钙的螯合位点主要存在于氨基N原子与羧基O原子。4.利用DGPSGPK、APEEHTP和QSGPAGPR与整合素1L5G和3VI4进行分子对接,三条肽与整合素之间形成了氢键和疏水作用,DGPSGPK显示较好的对接能力。建立RAW 264.7诱导分化破骨细胞以及MC3T3-E1细胞诱导成为成骨细胞模型,评估DGPSGPK的成骨活性。通过测定TRAP酶的酶活以及对TRAP酶进行染色可以看出DGPSGPK对于破骨细胞的分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成剂量依赖性增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建立以MC3T3-E1细胞,10 m M的甘油磷酸钠与50μg/ml的抗坏血酸进行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模型,使用不同剂量的DGPSGPK对成骨细胞的分化进行干预。以MTT实验测定DGPSGPK对MC3T3-E1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结果发现不同剂量的DGPSGPK对MC3T3-E1细胞均有促增殖效果,且当剂量为800μg/ml时,促增殖效果最好,在24h和48h的促增殖效果分别达到了142%和166%。随后测定了不同剂量的DGPSGPK对MC3T3-E1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的ALP酶酶活,并在第7天进行了染色。通过ALP活性测定和染色发现了DGPSGPK对MC3T3-E1细胞分化有着促进的作用。随后DGPSGPK对MC3T3-E1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在21天时进行了茜素红染色实验,发现能够有效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

利用GEO数据库分析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易感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应用GEO数据库分析单纯糖尿病患者与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糖尿病(DM)患者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方法 检索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并筛选DM患者合并CAD的DM患者相关基因表达谱数据。时间截点选择2021年5月,筛选条件选择“Diabetes”及“Coronary Heart Disease”,物种类型选择“human”。使用GEO2R分析DM患者合并CAD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单纯DM患者与合并CAD的DM患者间的通路富集情况做KEGG分析,而后使用PPI分析找出关键基因及其蛋白靶标;并以同期健康体检人群及单纯CAD患者作为参照组,对单纯DM、单纯CAD及合并CAD的DM患者差异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从选定数据集共筛选出差异基因32 322个,设置筛选条件为组间表达量的比值Log2FC>2且P<0.05,共筛选出差异基因76个,其中上调基因23个,下调基因53个。DM与合并CAD的DM有10条显著差异性富集信号通路(P<0.05)。GO功能分析得到显著富集条目30个,EPZ-6438生产商其中10个(33.3%)与生物过程(BP)相关,10个(33.3%)与细胞组分(CC)相关,10个(33.3%)与分子功能(MF)相关。PTC与对照组显著差异基因共计42个,其中排名前10的分别是MYC、C3、AGTR1、PPARG、ADRB3、ACE、NOS3、MTHFR、UTS2、PON2;合并CAD组患者的MYC、C3、AGTR1、PPARG、ADRB3、ACE及UTS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纯DM组,而NOS3、MTHFR及PON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纯DM组(均P<0.05);单纯DM组与单纯CAD组间MYC、C3、AGTR1、PPARG、ADRB3、ACE、NOS3及MTHFR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单纯CAD组的UTS2明显低于单纯DM组,PON2明显高于单纯DM组(均P<0.01)。结论 DHepatic MALT lymphomaM合并CAD发生的关键影响基因主要包括MYC、C3、AGTR1、PPARG、ADRB3、ACE、NOS3、MTHFR、UTS2、PON2,可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PI3RAD001分子式K/AKT signaling pathway)、病毒致癌作用(Viral carcinogenesis)、黏着斑(Focal adhesion)、Wnt信号通路(Wnt signaling pathway)等对DM发生合并CAD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