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乐清市开发区同乐医院和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子宫内膜癌组,选取同期子宫内膜增生患者60例为子宫内膜增生组,另选取同期参加体检的长期月经失调患者63例为对照组。检测HIF-1α、BRCA1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的HIF-1α[(9.27±1.46)、(7.29±1.33)]、Ki-67[(8.36±2.04)、(2.07±0.96)]表达高于对照组[(3.71±0.28)、(1.05±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组t=29.679、28.335,子宫内膜增生组t=20.888、8.335,均P<0.0Medical Help5);且子宫内膜癌组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23、21.672,均P<0.05)。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的BRCA1[(1.24±0.11)、(3.25±0.74)]表达低于对照组(8.71±2.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070、-18.490,均P<0.05);且子宫内膜癌组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Tofacitinib供应商18,P<0.05)。HIF-1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RCA1、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获悉更多.05);但BRCA1、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均无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内膜细胞组织中BRCA1表达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呈负相关关系(r=-0.548,P<0.05);而子宫内膜细胞组织中HIF-1α、Ki-67表达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呈正相关关系(r=0.861、0.682,均P<0.05)。结论 HIF-1α、BRCA1及Ki-67蛋白表达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特征、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为子宫内膜癌发病、进展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 SCSIO Mla-L010中大环内酰胺类抗生素vicenistatin的糖基定向改造
目的利用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 SCSIO Mla-L010中糖基转移酶的底物宽泛性对vicenistatin进行糖基定向化改造。方法采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分别将其他糖苷类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糖基合成基因导入到SCSIO Mla-L010菌株中,构建糖基合成基因异源表达重组菌株;以有机溶剂萃取重组菌株发酵产物并利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化合物纯化,进一步使用质谱、核磁共振光谱技术鉴定所获化合物的结构。Angiogenesis抑制剂结果将streptolydigin、grincamycin和lobophorin生物合成途径RNA Immunoprecipitation (RIP)中合成d-olivose、L-rhodinose、d-kijanose和L-digitoxose糖基的基因导入到SCSIO Mla-L010菌株中,构建了3株异源糖基合成基因重组菌株,并从中分离Pexidartinib化学结构得到4个含有不同糖基的新vicenistatin类天然产物。结论不仅丰富了糖苷类天然产物结构库,为海洋药物的研发提供化学实体,还为利用糖基转移酶的底物宽泛性对其他天然产物进行糖基定向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药食同源组合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蓝莓花青素、γ-氨基丁酸、杜仲雄花茶、米糠脂肪烷醇这4种药食同源天然活性成分被发现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保护寻找更多肝脏的活性,为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通过考察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了处方优化。将小鼠随机分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低、高剂量),预防给药一周后,通过白酒灌胃构建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计算肝脏指数,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S63845说明书 aminotransferase, ALT)的含量,检测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continuous medical education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的活性,最后通过HE染色分析肝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预防服用这4种成分可以缓解肝水肿;降低血清中AST和ALT水平;提高肝脏中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HE染色结果显示,给药组小鼠肝组织损伤情况大大好转。药食同源组合物的预防服用具有较好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
数字乳腺摄影联合超声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两种数字乳腺摄影联合超声检查selleck合成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疑似病例共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接受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和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DBT+FFDM、超声单用与联用对小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超声共诊断出乳腺癌198例,DBT+FFDM诊断出196例,两项联合诊断出226例。3种检查方法中两项联合的AUC值最大(0.898),两项联合selleck Z-IETD-FMK与超声、DBT+FFDM的AUC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24、3.108,P=0.001、0.002),超声与DBT+FFDM的AUC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59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P=0.391)。相比超声和DBT+FFDM单用,两项联合的诊断灵敏度及诊断效能最高。不论是直径≤1.0 cm还是直径在1.0~3.0 cm的乳腺癌,两项联合的诊断灵敏度均优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 超声、DBT联合FFDM对小乳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二者联用能够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与准确度,临床可联合应用超声、DBT和FFDM以降低乳腺癌的漏诊风险。
海地瓜降血糖肽的分离、纯化、鉴定及活性评价
海地瓜(Acaudina molpadioides)属于海参纲芋海参科棘皮动物门,是低值海参的一种,又称之为茄参。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相当丰富。海地瓜体壁除了多糖、皂苷、胶原蛋白等化学成分之外,其体壁还含有多种活性多肽,具有降血压、防止肝损伤、降低脂肪肝及降血糖等多种生理功能,在食品、医疗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目前有关海参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对刺参、梅花参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对经济价值较低的海地瓜多肽研究国内报道不多。因此,本课题以利用价值较低的海地瓜为原料,利用基于低共熔溶剂的双水相溶剂系统对海地瓜降血糖肽进行分离富集,通过反向液相色谱技术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技术联用对海地瓜降血糖肽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目标多肽。利用Edman降解法鉴定目标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利用固相合成法合成目标多肽,应用α-淀粉酶活性抑制实验对海地瓜降血糖肽进行活性评价并探讨其构效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低共熔溶剂的双水相溶剂系统的参数优化以α-淀粉酶活性抑制实验为评价方法,考察低共熔溶剂的质量、海地瓜多肽的质量、分离时间、磷酸氢二钾浓度、温度、pH值等条件对海地瓜降Z-VAD-FMK血糖肽的分离富集效果影响,得到最佳分离富集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双水相溶剂系统条件为低共熔溶剂质量为14 g,海地瓜多肽质量为200 mg,磷酸氢二钾浓度为0.95 g/mL,分离时间为150min,pH值没有影响,温度控制在15℃-40℃。(2)海地瓜降血糖肽的分离纯化通过基于低共熔溶剂的双水相溶剂系统对海地瓜进行降血糖肽的分离与富集,利用反相液相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对富集后的海地瓜降血糖肽进一步分离纯化,经过多次反复分离纯化,最终得到目标多肽:H11d-1。(3)目标多肽H11d-1的鉴定通过Edman降解法对目标多肽进行氨基酸序列的鉴定。结果表明:鉴定多肽氨基酸序列为:Gly-Pro-Ala-Gly-Pro-Thr/Ile-Gly-Ala-Gln,其中N端第六个位点氨基酸包含两个氨基酸Thr和Ile,同时含量较低,考虑可能修饰或其他结构,N端第九个位点氨基酸含量较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基于低共熔溶剂的双水相溶剂系统的参数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佳的双水相溶剂系统条件为低共熔溶剂质量为14 g,海地瓜多肽质量为200 mg,磷酸氢二钾浓度为0.95 g/mL,分离时间为150 min,pH值没有影响,温度控制在15℃-40℃。结果与上述(1)的结论一致。(4)目标多肽H11d-1的合成利用固相合成法合成H11d-1多肽,根据鉴定结果的多样性,合成Genetic inducible fate mapping四条多肽分别是:P1:Gly-Pro-Ala-Gly-Pro-Thr-Gly-Ala-GlnP2:Gly-Pro-Ala-Gly-Pro-Thr-Gly-AlaP3:Gly-Pro-Ala-Gly-Pro-Iler-Gly-Ala-GlnP4:Gly-Pro-Ala-Gly-Pro-Iler-Gly-Ala对四条多肽进行α-淀粉酶活性抑制实验评价。结果表明:P2、P3、P4对α-淀粉酶有抑制活性,具有降血糖作用,当浓度为22 mg/mL时,海地瓜降血糖肽P2、P3、P4对α-淀粉酶抑制率平均达到50%左右。经构效关系分析,目标多肽氨基酸序列中对α-淀粉酶起抑制作用的氨基酸可能是Gly、PrDecitabine体外o、Ala、Ile。
中药复方缓溃乐混悬剂对UC大鼠结肠黏膜中MyD88–mTOR 轴紊乱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缓溃乐混悬剂(HKL)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MyD88–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PF级Wistopioid medication-assisted treatmen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其中模型组大鼠用TNBS/乙醇复合法干预建立大鼠UC模型。造模成功后,将该组大鼠随机分为UC组、HKL干预组(HKL组)及5-氨基水杨酸干预组(5-ASA组)。HKL组大鼠灌胃1.8 g/kg中药HKL,5-ASA组灌胃100mg/kg的5-ASA,UC组大鼠给予与HKL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两次。干预14 d后,采Pexidartinib集结肠组织标本,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FN-γ、IL-12、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MYD88、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用Westernblot法检测mTOR、p70S6K、4-EBP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mTOR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UC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FN-γ、IL-12、MYD88、NF-κB、p70S6K蛋白表达量及mTOR磷酸化水平上调,TNF-α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C组相比,HKL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FNMS-275 MW-γ、IL-12、MYD88、p70S6K和4-EBP1蛋白表达量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缓溃乐混悬剂对UC大鼠结肠组织中mTOR/p70S6K通路相关蛋白p70S6K、4-EBP1与MYD88,NF-κB蛋白的异常表达和mTOR的过度磷酸化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干预MyD88–mTOR信号通路在UC的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超声监测≤55岁乳腺癌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及卵巢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监测≤55岁乳腺癌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及卵巢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55岁乳腺癌术后患者148例,根据子宫内膜组织学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128例和恶性组2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情况。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指标进行积分量化,分析其评估子selleck合成宫内膜良恶性的价值。结果 两组体质量指数、乳腺癌术后时间、恶性肿瘤家族史及是否出现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子宫内膜回声是否均匀、内膜是否存在囊性变、内膜有无息肉样变、有无宫腔积液及内膜是否存在动脉血CHONDROCYTE AND CARTILAGE BIOLOGY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超声指标积分量化的方式评估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当积分≥2分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82%,当积分≥3分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0%、96%,当积分≥4分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100%。结论 超声在≤55岁乳腺癌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及卵巢PD-0332991体外病变监测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和肿瘤标occult hepatitis B infection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就诊于新余北湖医院的88例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治疗,治Torin 1使用方法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和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分级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CD4~+/CD8~+、CD4~+均高于对照组,而CD8~+、癌抗原(CA)153、CA12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降低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6463922抑制剂。结论:乳腺癌接受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化疗治疗能够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氮添加背景下土壤真菌和细菌对不同种源入侵植物乌桕生长特征的影响
为了解氮添加背景下土壤真菌和细菌对不同种源入侵植物生长的影响,该PLX4032小鼠实验以本地和入侵地种源不同种群乌桕(Triadicasebifera)为研究对象,通过氮添Global ocean microbiome加处理,施用细菌抑制剂(链霉素)和真菌抑制剂(扑海因)调控土壤细菌、真菌活性,探究土壤细菌和真菌对不同种源乌桕生长的影响,以揭示乌桕成功入侵机制,为有效预测和管理入侵植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入侵种源乌桕在株高、叶片数和生物量方面均显著高于本地种源,入侵种源乌桕相较于本地种源具有显著selleck NMR生长优势。2)添加细菌和真菌抑制剂显著降低了乌桕地上生物量,且乌桕生长对土壤细菌的依赖性更强。3)氮添加及其与土壤细菌和真菌的交互作用对于乌桕生长和资源分配有显著影响,增强了乌桕对资源的竞争优势,可能是影响乌桕入侵成功的重要因素。
麦粒灸通过调控凋亡因子半胱氨酸家族增强环磷酰胺对Hepa1-6肝癌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
目的:探讨麦粒灸对Hepa1-6肝癌荷瘤小鼠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建立Hepa1-6肝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selleck NMR麦粒caveolae mediated transcytosis灸组、环磷酰胺(CTX)组、麦粒灸+CTX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d,1次/d,连续3 d;CTX组、麦粒灸+CTX组按荷瘤小鼠体质量给予腹腔注射CTX 30 mg/kg,1次/d,连续3 d;麦粒灸组、麦粒灸+CTX组给予麦粒灸“大椎”、“足三里”、“三阴交”,每穴5壮,1次/d,连续10 d。观察荷瘤小鼠的生存状态和体质量变化,检测瘤体质量及抑瘤率;HE法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麦粒灸组麦生存状态、体质量、IL-2、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瘤体质量、血清IL-4含量显著显著下降(P<0.05,P<0.01);CTX组生存状态、体质量及瘤体质量、血清IL-2、IL-4含量显著下降(P<0.01,P<0.05),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三组肿瘤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肿瘤坏死区细胞核分裂减少,肿瘤坏死区增多。与麦粒灸NVP-TNKS656分子式组比较,CTX组生存状态显著不佳,小鼠体质量、瘤体质量、血清IL-2含量显著下降(P<0.01,P<0.05),其余指标统计 学无差异;与CTX组比较,麦粒灸+CTX组生存状态评分、体质量、血清IL-2、TNF-α含量、肿瘤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P<0.05),瘤体质量、血清IL-4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且肿瘤区细胞核分裂显著减少、坏死显著增多。结论:麦粒灸能够增强CTX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