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针对1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病耻感开展质性研究,旨在了解患者的病耻感现状、病耻感来源及应对方式。方法Ethnomedicinal uses 于2018年1月-2019年10月,选取PF-6463922说明书在武汉协和医院乳腺肿瘤科住院治疗的男性乳腺癌患者15例,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以Colaizzi资料分析法进行分析整理,最终提炼主题。结果男性乳腺癌患者的病耻感可归纳为三大类属十个主题。类属一:病耻感现状,即尴尬不自在、后悔就医延迟、经济能力的自我歧视、对刻板印象的认可;类属二:病耻感来源,即亲朋好友、同病区的女性患者、医务人员;类属三:病耻感www.selleck.cn/products/PF-2341066的应对方式,即隐瞒、回避、自我安慰。讨论男性乳腺癌患者存在强烈的病耻感,医护人员应为其提供心理支持,同时呼吁社会大众提高对男性乳腺癌的认知,为患者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研究
背景 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IMNM)是一种新近被认识的特发性炎性肌病类型,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尚无共识。目的 探讨IMNM的临床特征和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21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确诊为IMNM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肌酸激酶水平变化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23例IMNM患者中,女性21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48.48±12.94)岁,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肌无力(95.65%,22/23)和肌酸激酶升高(100%,23/23),其次为心脏受累(82.61%,19/2AG-221纯度3)、肌痛(56.52Etoposide溶解度%,13/23)、吞咽困难(43.48%,10/23)、合并间质性肺病(43.48%,10/23)。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组(n=11)与非冲击治疗组(n=12)治疗后肌酸激酶水平均能够逐渐下降,每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时肌酸激酶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间比较肌酸激酶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患者1年总缓解率为65.22%(15/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64%vs 66.67%,P=0.611)。结论 无论冲击还是非冲击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都能有效降genetic mouse models低患者的肌酸激酶;IMNM患者心脏受累比例较高,当前的治疗方案对IMNM患者总体有效。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对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目的 研究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Rapamycin核磁病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对术后不良事件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焦虑情况,收集研究对象各时间点的焦虑水平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焦虑各时间点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有7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12例(16.67%),未发生60例(83.33%)。两者在体质指数、糖尿病、心功能、甘油三酯以及median filter低密度脂蛋白固醇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资料对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将有差异项目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体质指数、糖尿病、心功能、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固醇均是冠心病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两组在患者入院时(T_1)和术后1 d(T_4)时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等候手术时(T_Blebbistatin供应商2)、患者术前1 d入院完善各种准备时(T_3)焦虑评分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评估围手术期的4个时间点焦虑水平对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T_2和T_3预测价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围手术期焦虑能有效预测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冬虫夏草提取物对肺炎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的自噬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冬虫夏草提取物(CSE)介导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转录因子EB(TFEB)通路对间质性肺炎小鼠肺泡上皮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 75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选择15只作为正常组,另外60只用一次性鼻腔滴注博来霉素诱导间质性肺炎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CSE低剂量组(20 mporcine microbiotag·kg~(-1)·d~(-1))、CSE中剂量组(40 mg·kg~(-1)·d~(-1))和CSE高剂量组(80 mg·kg~(-1)·d~(-1)),每组各15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PUN30119化学结构,连续28 d。检测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检测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水平;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脏组织形态及纤维化情况;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水平;检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中mTORC1、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p-mTORC1)、TFEB、p62、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LC3Ⅰ)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脏水肿,W/D值显著提高(P<0.05);肺组织结构不完整,炎性渗出较多、胶原纤维严重沉积并见有大量细胞凋亡,肺灌洗液中TNF-α、IL-6、IL-1β水平及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中p-mTORC1、p62、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LC3Ⅱ/LC3Ⅰ及TF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Crizotinib采购.05);与模型组比较,CSE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间质性肺炎病理症状得到显著改善,TNF-α、IL-6和IL-1β水平及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中p-mTORC1、p62和α-SMA显著降低,LC3Ⅱ/LC3Ⅰ及TF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结论 CSE可减轻小鼠间质性肺炎的病理损伤,降低细胞凋亡及促炎因子的表达,改善肺脏组织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C1活性、促使TFEB参与肺泡上皮细胞自噬的发生有关。
TFE3对胆汁淤积分子调控作用的整合生物信息学分析
拟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TFE3对胆汁淤积疾病的防御调控分子机制,为以TFE3为新靶点,开发防治胆汁淤积性疾病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胆道闭锁GEO数据库(GSE46960)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分析,筛选出与疾病呈负相关的模块.该模块中的基因再与胆汁淤积GEO数据库(GSE152494、GSE169072)差异表达基因以及TFE3下游靶基因共同取交集,获得TFE3可能调节的对于胆汁淤积性疾病具有抑制作用的候选基因.最后利用JASPAR数据库分析TFE3与候选基因启动子CLEAR(coordinated lysosomal expressioSurgical Wound Infectionn and regulation)序列结合的可能性.通过WGCNA分析共获得7个与疾病显著相关的模块,其中,4个模块与疾病呈显著负相关.这4个模块里的基因经与胆汁淤积数据库差异表达基因、GTRD预测的TFE3靶基因共同取交集,获得14个受TFE3调控的候选靶基因.JASPAR数据库分析TFE3与C4BPB、C9、DHODH、HAO2、HMGCS1和SC5D启动子上具有结合位点.该研究首次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全面解析了TFE3对胆汁淤积性疾病保Compound 3化学结构护作用的调节机理,推测TFE3可能通过调节这6个靶基因对胆汁淤积疾病起到防御保护Etoposide浓度作用.
虎杖苷调控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改善变应性鼻炎
目的 探讨虎杖苷(Polydatin, PD)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对变应性鼻购买PLX5622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AR提供新靶点。方法 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OVA组,PD低剂量(30 mg·kg~(-1))和高剂量(45 mg·kg~(-1))治疗组。造模结束后,记录小鼠挠鼻和打喷嚏的总次数。HE染色观察鼻黏膜上皮的形态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INK1、Parkin、TOM20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cleaved-caspase-3和Cytochrome C的表达量。免疫荧光观察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中PINK1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果 AR小鼠挠鼻和打喷嚏的频率显著增加,鼻黏膜上皮增厚,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予以PD治疗后逆转了上述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VA组PINK1、Parkin和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cleaved-caspase-3、Cytochrome C表达增加,TOM20、Bcl-2的表达降低,PD上调了PINK1、Parkin、Bcl-2的水平,抑制了TOM20和促凋亡蛋白的表达,而予以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预处理后,PINK1、Parkin和Bcl-2表ATP bioluminescence达减少,TOM20和促凋亡蛋白表selleck NMR达增加,PD治疗作用不明显。免疫荧光证实了PINK1和cleaved-caspase-3的Western blot结果。结论 PD通过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自噬从而改善AR。
靶向HER2和CLDN18.2的并联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降低对胃癌的脱靶效应
目的 探讨靶向闭合蛋白18亚型2(CLDN18.2)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双受体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是否可以降低脱靶效应,并发挥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 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中CLDN18.2和HER2的表达情况;慢病毒感染法构寻找更多建过表达CLDN18.2和HER2的肿瘤细胞系;慢病毒感染法构建CAR-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AR-T细胞的阳性率和亚型分布;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CAR-T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CAR-T细胞的体内抑瘤效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 T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成功筛选得到高表达或不表达CLDN18.2和HER2的胃癌细胞系,并构建得到CLDN18.2和HER2单独表达或同时表达的胃癌细胞系;成功构建CAR-T细胞Cz、Hbb和CHbbz; Cz和CHbbz在体外对CLDN18.2~+和CLDN18.2~+ HER2~+的肿瘤细胞系均具有特异性的剂量依赖的细胞毒性(P<0Tumor-infiltrating immune cell.001);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只有CHbbz可以对CH-AGS的肿瘤细胞产生体内抑瘤活性及T细胞的肿瘤浸润(P<0.01),同点击此处时CHbbz只对CLDN18.2~+ HER2~+的肿瘤细胞产生抑瘤活性及T细胞的肿瘤浸润(P<0.01)。结论 靶向CLDN18.2和HER2的双受体CAR-T细胞可以降低脱靶毒性发生的概率,并抑制胃癌的生长,是一种胃癌治疗的潜在方法。
RAD51相关蛋白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通过TGF-β/Smad通路参与调控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目的 :探讨RAD51相关蛋白1(RAD51AP1)通过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对人宫颈癌细胞(SiHa)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间南阳市中心医院51例宫颈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癌组织RAD51AP1蛋白表达。筛选RAD51AP1高表达宫颈癌细胞系,体外培养SiHa细胞,分为对照组、si-RAD51AP1组(转染si-RAD51AP1质粒)、si-NC组(转染si-NC质粒)、抑制剂组(TGF-β/Smad通路抑制剂LY2109761)、si-RAD51AP1+激活剂组(转染si-Post-operative antibioticsRAD51AP1质粒+TGF-β/Smad通路激活剂人重组TGF-β1)。采用MTT法与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SiHa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RAD51AP1、TGF-β1 mRNA水平;免疫印迹检测细胞中RAD51AP1蛋白、TGF-β/Smad通路相关蛋白及增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Smoothened Agonist。结果 :RAD51AP1在宫颈癌组织与SiHa细胞系中均显著高表达;抑制RAD51AP1表达或抑制TGF-β/Smad通路后,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克隆形成率及cyclin D1、TGF-β1、p-SMAD2、p-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低,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cleaved caspABT-263研究购买ase 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抑制RAD51AP1表达基础上使用TGF-β/Smad通路激活剂后,可部分逆转上述变化。结论:RAD51AP1在宫颈癌中表达上调,抑制RAD51AP1表达可通过抑制TGF-β/Smad通路而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与抗过氧化物酶抗体联合检测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抗甲状MDV3100临床试验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血清学水平测定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medical biotechnology院收治的132例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为单纯良性结节甲状腺肿组(33例)、甲状腺癌组(47例)、甲状腺瘤组(52例),分别测定各组其术前TSGF、Tg-Ab、Tpo-Ab的血清水平及阳性检出率。并收集同期医院体检人群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甲状腺癌组的TSGF、Tg-Ab、Tpo-Ab的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22,P<0.05),单纯良性结节甲状腺肿组、甲状腺瘤组、正常对照组的TSGF、Tg-Ab、Tpo-Ab的血清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7,P>0.05)。甲状腺癌组的TSGF、Tg-Ab、Tpo-Ab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15,P<0.05),甲状腺癌组的TSGF、Tg-Ab的阳性率与单纯良性结节甲状腺肿组、甲状腺瘤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59,P<0.05),甲状腺癌组的Tpo-Ab阳性率与其他两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2,P>0.05)。TSGF、Tg-Ab、Tpo-Ab联合检测甲状腺癌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16,P<0.05)。结论:甲状Q-VD-Oph浓度腺癌的TSGF、Tg-Ab、Tpo-Ab的血清水平及阳性检出率高,联合检测TSGF、Tg-Ab、TpoAb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基于知识-行动框架的强化随访管理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知识-行动框架的强化随访管理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CI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sonosensitized biomaterial采用基于知识-行动框架的强化随访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统计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管理后,两组患者的LVESD、LVEDD均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35.79±3.52) mm、(46.20±7.02) 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3±4.11) mm、LGX818化学结构(49.12±3.12) mm,而LVEF升高,观察组为(69.17±5.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7±5.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GW-572016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嗜好、症状、情绪认知、疾病知识、一般生活、急救、治疗依从性、总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等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知识-行动框架的强化随访管理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