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纤维细胞增殖通路相关9个基因可以预测糖尿病足的发生

目的 基于血浆游离DNA(cfDNA)探究成纤维细胞增殖通路相关的5-羟甲基胞嘧啶修饰基因对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ulcer, DFU)和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 DM)患者的区分。方selleck VX-661法 收集2021www.selleck.cn/products/byl719年1-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为DFU患者血浆6例和DM患者血浆14例,提取cfDNA,使用5hmC-Seal技术建立文库后,依托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筛选差异羟甲基化修饰基因(DhMGs)。采用GSVA富集分析方法对DhMGs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9.0对GSVA富集中|log_2FoldChange|变化最大的成纤维细胞增殖通路中的18个DhMGs进行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9.0得到9个关键枢纽基因(Hub基因),最后使用Hub基因通过岭回归建模区分DFU组和DM组,并使用RNA-seq数据验证。结果 分析得出DFU组与DM组DhMGs共有5 748个,通过GSVA富集中|log_2FoldChange|变化最大的成纤维细胞增殖通路中的18个DhMGs进行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9.0得到9个Hub基因,使用岭回归建模得Living donor right hemihepatectomy到AUC为1.000,使用RNA-seq数据对9个基因建模的AUC为0.962。结论 本研究基于5hmC-Seal技术探究DFU和DM患者血浆cfDNA中5hmC变化,在5hmC的水平发现成纤维细胞增殖通路的重要性,通路中的9个基因能够预测糖尿病足患者。

组织蛋白酶B在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与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

目的评价组织蛋白酶B(CTSB)在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External fungal otitis mediaLI)中的作用及其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方法 SPFselleck Baricitinib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 6~8周龄, 体重220~300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VILI组(V组)和VILI+CA074-me组(Me组)。C组和V组大鼠气管插管前1 h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Me组腹腔注射CA074-me 5 mg/kg。C组自主呼吸4 h, V组和Me组行机械通气4 h, 通气参数:VT 20 ml/kg, 通气频率80次/min, FiO2 21%, PEEP 0 cmH2O。气管插管前和自主呼吸或通气结束后采集股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 记录PaO2, 随后处死大鼠, 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取肺组织, 确定肺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 HE染色法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进行肺损伤评分, 采用ELISA法检测BALF及血清GW4869半抑制浓度IL-1β和IL-18浓度。采用qRT-PCR法检测肺组织CTSB、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caspase-1的mRNA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CTSB、NLRP3、ASC和caspase-1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 V组和Me组通气结束后PaO2降低, 肺损伤评分和W/D比值、BALF及血清IL-1β和IL-18浓度升高, 肺组织CTSB、NLRP3、ASC、caspase-1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1);与V组比较, Me组通气结束后PaO2升高, 肺损伤评分和W/D比值、BALF及血清IL-18和IL-1β浓度降低, 肺组织CTSB、NLRP3、ASC、caspase-1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 CTSB参与了大鼠VILI的过程, 其机制与激活NLRP3炎症小体有关。

凝集生长毛乳头细胞分泌性蛋白组的初步分析

目的了解毛乳头细胞在凝集生长状态下分泌性蛋白组的表达。方法以凝集和非凝集生长的毛乳头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备分泌性蛋白质,以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PDQuest软件分析二者之间的蛋白图谱的差异,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Dengue infection行时间串联质谱(MLDI—TOF-MS)鉴定表达差异的蛋白质,通过蛋白质数据库NCBInr检索分析。结果建立了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双向电泳图谱;在凝集生长和非凝集生长的毛乳头细胞分泌性蛋白质中分别检测到(1 134±52)个和(1 078±36)个蛋白点,大多匹配。按照差异量在5倍以上的标准,二者存在差异蛋白质28个,MCC950采购经过MLDI—TOF—MS质谱鉴定出10种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8种蛋白质表达上调,分别为Rho GDP分离抑制剂1、细丝蛋白Aselleckchem、胱抑素C、纤维连接蛋白、亲环素A、前胶原C端蛋白酶增强子、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组织金属蛋白酶-2抑制剂。2种蛋白质表达下调,为神经肽h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复合物复合物。结论凝集生长和非凝集生长毛乳头细胞差异蛋白主要涉及信号通路、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外基质合成及降解等功能。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规律服药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索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规律服药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实践提供支持。方法 基于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于2019年11~12月在我国浙江省、山西省及重庆市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选取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其社会人口学信息、最近一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最近6个月规律服药以及血糖控制等资料,分析不同特征患者的规律服药率和血糖控制满意率,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规律服药率和血糖控制满意率的影响。采用多水平logistic方法、不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总分计算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 527例35岁及以上年龄2型糖尿病患者,男性占41.Anti-microbial immunity00%,65岁及以上年龄占66.08%,病程10年及以上占39.64%。患者总体规律服药率为89.26%,总体血糖控制满意率为65.23%,服务利用总分为11.83±2.246(范围0~15分),随着服务利用总分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规律服药率呈一定上升趋势(χ_(趋势)~2=4.816,P <0.05),但血糖控制满意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0.080,P> 0.05)。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学历(OR_(高中及以上)=2.20)、病程时长增加(OR_(5~9年)=1.62,OR_(10年及以上)=3.92)、服务利用总分高(OR_(Q3)=2.01)是规律服药的保护因素;相比本地户籍人口,本地常住人口(OR=0.54)是规律服药的危险因素。未婚/离异/丧偶(OR=0.61)、病程时长增加(OR_(10年及以上)=0.60)是血糖控制满意的危险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增加(OR_Roxadustat临床试验(2 000~5 000元)=1.52,OR_(5 000元以上)=1.76)是血糖控制满意的保护因素。结论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促进了35岁及以上年龄2型糖尿病患者规律服药率,且服务利用程度越C59采购高,对其影响越大。应重点关注低学历水平、非本地户籍、病程较短、无伴侣的患者,加强其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促进其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的改变。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MSS型mCRC的疗效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营养状态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微卫星稳定性(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CRC)的疗效相关性。[方法]收集经一、二线标准治疗后,三线使用ICI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的MSS型m CRC患者15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营养状态,客观描述不同营养状态下肿瘤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selleck合成、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free survival,PFS)为研究指标,通过COX回归分析疗效与营养状态的关系。[结果]对15例三线治疗患者中位随访3个月的数据显示,ORR为13%,DCR为53%,PFS为4.05个月(1.1个月~11.4个月)。基于描述性统计分析,PG-SGA≥9分组患者的肿瘤指标上升幅度总体较PG-SGA 2~3分组患者偏高;PG-SGA 2~3分组患者的视黄醇结合蛋白较PG-SGA≥9分组患者的偏高,观察终点的视黄醇结合蛋白较PG-SGA 4~8分组患者的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grated Immunology基于PFS指标,PG-SGA评分2~3分患者优于评分4~8分患者,评分4~8分患者优于评分≥9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GA 4~8分组患者相对PG-SGA 2~3分组患者和PG-SGA≥9分组患者对PFS的影响更大(HR=0.020,95%CI为0.001~0.549)。[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MSS型转移性结直selleck MS-275肠癌的疗效与营养状态密切相关,良好的营养状态可提高其治疗疗效,改善预后。

活血通络方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方调控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GSK2118436半抑制浓度kt)信号通路改善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药物组,每组24只。建模成功后,药物组大鼠给予活血通络方10 mL/(kg·d)灌胃,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3组均连续灌胃3个月。比较3组血糖、血脂、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伊文思蓝渗透量;比较3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紧密连接蛋白-1 (ZO-1)、闭合蛋白(Occludin)、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磷酸化磷酸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表达水平;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活性氧簇(ROS)、丙二醛(LEE011说明书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均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降低(P<0.05),伊文思蓝渗透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FBG、HbA1c、TC、TG、LDL、ROS、MDA、IL-6、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P<0.05),HDL、SOD、GSH-Px水平均升高(P<0.05),伊文思蓝渗透量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ZO-1、Occludin、VE-Cadherin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PI3K、p-Akt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视网膜组织ZO-1、Occludin、VE-Cadherin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PI3K、p-Akt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细胞排列紊乱、疏松,色素上皮细胞增生,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外层出现新生血管;药物组大鼠视网膜组织较模型组细胞排列整齐、密度增加,视网膜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结论:活血通络方可能通过抑制PI3K/ACirculating biomarkerskt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从而改善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期间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期间肺结核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Biomass allocation横断面现况调查方法,选取在西安市胸科医院确诊且正在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线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肺结核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44.17%、47.50%,中重度焦虑及抑郁分别为18.33%、20.00%,同时存在为37.50%;疫情期间患者最担心问题为治疗中断占56.67%。(2)单因素分析显示焦虑在有无药物不良反应、是否无业/待业、是否居住在西安市内、是否耐多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在有无Baricitinib细胞培养药物不良反应、是否是无业/待业、是否耐多药,差异GW4869半抑制浓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有药物不良反应是中重度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耐多药、有药物不良反应、无业/失业、封闭式管理为中重度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期间肺结核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应注意筛查女性、无业或失业、耐多药肺结核、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等高危人群,适当给予心理干预及帮助,以减少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内耳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MSC necrobiology联合尿激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内耳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永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获悉更多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注射液,2组均持续治疗1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炎性因子[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耳鸣程度评估量表(THI)评分、纯音听阈值、内耳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数、血细胞比FUT-175纯度容)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Ig M、Ig A、Ig G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10 d后,2组IL-10、IL-6、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10 d后,2组THI评分、纯音听阈值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10 d后,2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数、血细胞比容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及耳鸣程度,改善内耳血流动力学,降低纯音听阈值,进而改善患者听力障碍,且安全性较高。

远程胎心监护、血清UA、CRP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产前疾病严重程度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远程胎心监护及血清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本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80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与子痫前期组;根据新生儿结局分为良好结局组和不良结局组。检测孕妇血清UA、CRP水平,采用远程胎心监护仪及无应激试验(N获悉更多ST)对孕妇远程胎心监护;Spearman法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及新生儿不良结局与远程胎心监护、血清UA、CRP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子痫前期组血清UA(496.23±45.27μmol/L)、CRP(10.02±1.21 mg/L)水平及远程胎心监护异常孕妇比例(31.0%)均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组(359.34±37.62μmol/L、6.76±1.18 mg/L、12.5%),新生儿不良结局组血清UA(482.81±36.94μmol/L)、CRP(10.24±1.32 mg/L)水平及远程胎心监护异常孕妇比例(39.1%)均高于新生儿良好结局组(379.14selleck±32.17μmol/LSubstructure living biological cell、6.52±1.13 mg/L、11.2%)(均P<0.05)。远程胎心监护异常、血清UA、CRP水平升高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呈正相关(P<0.05),且均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远程胎心监护异常及血清UA、CRP水平升高均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产前疾病加重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有关,提示可作为产前监测指标,以及时干预改善新生儿结局。

老年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营养指标及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变化与肾损伤程度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营养指标及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变化与肾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NSC125066至2021年10月在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DKD患者110例,据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分期标准,分为Ⅰ期组(n=22)、Compound 3溶解度Ⅱ期组(n=23)、Ⅲ期组(n=28)、Ⅳ期组(n=20)、Ⅴ期组(n=17),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老年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M1、M2型巨噬细胞表型标志物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蛋白及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水平,均行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检查,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营养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肾功能相关指标[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比较各组以上指标检测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营养指标及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变化与肾功能指标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曲线分析营养指标及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变化评估老年DKD患者肾损伤情况的应用价值。结果 不同分期组eGFR、Alb、TP、TRF及MR均明显较对照组低,iNOS蛋白较对照组高,且Ⅰ~Ⅴ期组eGFR、Alb、TP、TRF呈下降趋势(P<0.05);Ⅱ期组MR值较Ⅰ期、Ⅲ期、Ⅳ期及Ⅴ期组低,且iNOS蛋白水平较Ⅰ期、Ⅲ期、Ⅳ期及Ⅴ期组高(P<0.05);不同分期组IL-6、BUN、Scr、β2-MG均明显较对照组高,且Ⅰ期组IL-6、BUN、Scr、β2-MG均明显较Ⅱ期、Ⅲ期、Ⅳ期及Ⅴ期组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KD患者Alb、TP、TRF及MR与eGFR呈正相关性,与肾功能指标BUN、Scr、β2-MG呈负相关性;DKD患者iNOS蛋白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性,与肾功能指标BUN、Scr、β2-MG呈正相关性(P<0.05);Alb、TP、TRF、iNOS蛋白、MR评估老年DKD患者肾损伤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971、0.775、0.802、0.922(P<0.05)。结论 老年DKD患者肾损伤程度与外周血巨噬细胞促炎极化方向及患者营养状态具有重要相关性,营养指标及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变化具有良好的评估DKD患者肾损伤程度的效用,可作为DKD早期病情评估的指标应用于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