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佛甲草正丁醇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小鼠肉芽增生慢性炎症模型、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坐骨神经分支结扎所致的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冰醋酸诱导的小鼠疼痛模型和热辐射痛模型,检测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足趾肿胀度、耳廓肿胀率、热缩足反应、机械缩足反应、扭体次数、甩尾时间,酶联免疫学方法检测小鼠血清IL-10和IL-6含量,化学比色法检测SOD、GSH-Px和MDA含量。结果:佛甲草正丁醇提取物能有效减轻小鼠耳廓肿胀Technological mediation度、棉球所致的肉芽肿增生及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趾肿胀度(P<0.05);明显提高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机械痛阈值(P<0.01),显著延长辐射热引起的小鼠疼痛甩尾反应潜伏期(P<0.001),抑制冰醋酸刺激小鼠腹腔黏膜引起的疼痛反应(P<0LY2835219化学结构.01);下调小鼠脾及胸腺指数(P<0.01);降低小鼠血清IL-6和MDA含量(P<0.01),升高IL-10(P<0.01)、SOD及GSH-px含量(P<0.05)。结论:佛甲草正丁醇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AZD2281体内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和抗氧化功能有关。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分析。方法 收集2021late T cell-mediated rejection年6月至2024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NSC 127716细胞培养106例老年髋部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下肢VTE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n=44)及未发生组(n=62),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围手术期指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VTE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糖尿病、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D-二聚体以及术后卧床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糖尿病、骨折至手术时间(≥2 d)、D-二聚体(≥0.5 mg/L)、术后卧床时间(≥3 d)均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VTE发生率较高,年龄、吸烟史、糖尿病、骨折至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D-二聚体水平均与患者术后下肢VTE的发生密切相关。在临床诊疗中应密切监测上述危险因素,并积极给予预防性措确认细节施,降低老年髋部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VTE的发生率。
芪玉三龙汤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芪玉三龙汤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分析其对血清Pokemon、CYFRA21-1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Bar code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24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PP化疗方案(顺铂和培美曲塞),研究组给予联合芪玉三龙汤辅助治selleck化学疗,两组均以21d为1个周期,持续治疗3个周期,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均明显降低,而研究组患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以及血清Pokemon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均明显降低,CD8+明显升高,而研究组患者CD4+、CD4+/CD8+高Rapamycin NMR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玉三龙汤辅助治疗晚期NSCLC患者效果显著,能提升化疗效果,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后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气压疗法联合Heider平衡理论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气压疗法联合Heider平衡理论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恐惧情绪及MRTX1133纯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7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予以常规管理)与观察组(38例,予以气压疗法联合Heider平衡理论干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血流速度及恐惧情绪、并发症。结果:两组机械通气第3天的PT、APTT、FIB值较机www.selleck.cn/products/jnj-42756493-erdafitinib械通气第1天均有所变化,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机械通气第3天的下肢股总静脉血流峰值速度、平均速度较机械通气第1天均有所减慢,但观察组减慢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健康、社会家庭评分均低于infant microbiome对照组(P<0.05)。结论:气压疗法联合Heider平衡理论干预有利于缓解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恐惧情绪,改善凝血指标及血流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对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穴位贴敷组、耳穴贴压组和联合组,每组31例。对照组术后予抗炎消肿www.selleck.cn/products/jnj-42756493-erdafitinib等常规治疗,穴位贴压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穴位贴敷,耳穴贴压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耳穴贴压,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试验过程中,当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4分时口服洛索洛芬钠片用于镇痛。观察4组术后4 h、12 h、24 h、48 h和72 h肛门疼痛VAS评分变化,比较4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便时疼痛VAS评分、术后48 h肢体活动评分以及术后72 h内口服洛索洛芬钠片的剂量。结果 穴位贴敷组和耳穴贴压组术后12 h、24 h和48 h的肛门疼痛VAS评分、首次排便时疼痛VASY-27632评分以及术后72 h内口服洛索洛芬钠片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12 h、24 h和48 h的肛门疼痛VAS评分、首次排便时疼痛VAS评分、术后48 h肢体活动评分和术后72 h内口服洛索洛芬钠片的剂量均低于其余3组(P<0.05),联合组首次排便时extracellular matrix biomimics间早于其余3组(P<0.05)。结论 在术后常规抗炎消肿治疗基础上,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可缓解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使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提前并减轻排便时的疼痛,减少术后72 h内洛索洛芬钠片的用量,优于单一耳穴贴压或穴位贴敷。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抗血栓药物不合理使用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抗血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Post-operative antibiotics疗的308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处方信息,分析抗血栓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依据患者抗血栓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将其分为不合理用药组和合理用药组,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抗血栓药物不合理使CHIR-99021试剂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308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中有53例患者存在抗血栓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为17.21%。抗血栓药物不合理使用类型主要为超说明书用药、遴选药品不适宜、药物不合理联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合理使用率较高的抗血栓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且三者不合理使用类型为超说明书用药、遴选药品不适宜及药物不合理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75岁、抗血栓药物数量>2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门诊处方、初/中级职称医师均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抗血栓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抗血栓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突出,且患者年龄、抗血栓药物数C59半抑制浓度量、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处方类型、用药医师职称均会影响抗血栓药物的合理使用。
运动改善病理性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已有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证实运动可以改善病理性心肌肥厚,但其机制以及运动参数和病情程度等因素对运动效果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对上述机制及可能影响运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综述。主动脉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 TAC)是目前众多建立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动物模型的方案中应用最广泛的手段。本文系统检索了近几年中英文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Medline和中国知Empagliflozin网)中的相关文献,发现多数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自主运动可以缓解病理性心肌肥厚,相关分子机制包括运动调节非编码RNA (non-coding RNselleck 3-MAA, ncRNA)表达、凋亡、氧化应激、炎症、线粒体功能、钙离子稳定和交感神经兴奋等。适宜的运动类型和强度治疗效果更佳,过量运动可能会加重病理性心肌肥厚。另外,常规的运动干预可能无法改善甚至加重重度TAC诱导的gibberellin biosynthesis病理性心肌肥厚。运动方案的个性化、安全性和临床应用将是病理性心肌肥厚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考虑到机体病理性心肌肥厚的症状、运动强度适应、年龄和副作用等,为科学制定心力衰竭的预防和康复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子宫颈癌根治术后继发会阴淋巴水肿患者运动恐惧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子宫颈癌根治术后继发会阴淋巴水肿患者的运动恐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干预策略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selleck化学021年1月—2024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医学院收治的120例子宫颈癌根治术后继发会阴淋巴水肿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评估简表(TSK-11)、心理痛苦温度计(DT)、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子宫颈癌根治术后继发会阴淋巴水肿患者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子宫颈癌根治术后继发会阴淋巴水肿患者的运动恐惧平均(34.85±3.67)分。DT和VAS与子宫颈癌根治术后继发会阴淋巴水肿患者的运动恐惧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术后携Fulvestrant体内管数量均是子宫颈癌根治术后继发会阴淋巴水肿患者运动恐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子宫颈癌根治术后继发会阴淋巴水肿患者的运动恐惧处于较高水平,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术后携管数量均是子宫颈癌根治术后继发会阴淋巴水肿患者运动恐惧Nucleic Acid Electrophoresis Equipment的独立影响因素。
miRNAs标志物对晚期肺鳞癌的预测价值
背景与目的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80%的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其中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USC)在NSCLC中占据重要比例。尽管肿瘤的综合治疗极大提升了患者的总生存期,但晚期LUSC患者的预后较差。急需一种生物标志物来预测晚期LUSC患者的预后,以便通过早期诊断,改善预后。研究发现miRNAs在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并作为潜在的致癌或抑癌基因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筛选出早期和晚期LUSC差异表达的miRNAs,构建用于预测晚期LUSC患者预后的一组miRNAs标志物。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中下载LUSC患者临床信息及miRNAs的相关数据。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数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alazoparib分子量tic, ROC)曲线,利用多种在线分析工具预测靶基因,分析靶基因的潜在生物学机制。结果 两组间共鉴定出58个差异表达的miRNAs。根据LASSO回归筛选出7个miRNAs拟构建miRNAs标志物,又根据每个miRNAs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malaria vaccine immunityurve, AUC)值,最终选取其中的4个mRNAs(miR-377-3p、miR-4779、miR-6803-5p、miR-3960)作为预测晚期LUSC患者的生物标志物。4个miRNAs联合的AUC值为0.865。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靶基因富集在癌症通路、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GFR抑制剂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通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 STK)及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等多种通路。结论 miR-377-3p、miR-4779、miR-6803-5p、miR-3960联合预测晚期LUSC患者预后能力良好,AUC可达0.865。
点状切口交通支静脉结扎术与经皮溃疡周围环形交锁缝扎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点状切口交通支静脉结扎术与经皮溃疡周围环形交锁缝扎术治疗下肢慢性深静脉血栓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我科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28例行点状切口交通支静脉结interstellar medium扎术的病例列为观察组,将2015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8例行经皮溃疡周围环形交锁缝扎术的病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1年溃疡复发率、手术前后的溃疡“坏死组织、感染/炎症、伤口湿度、边缘/上皮化(tissue nonviable, infection/inflammaEntinostat IC50tion, moisture, edge/epithelialization, TIME)”伤口管理原则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溃疡均愈合。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29.5±1.4)min,平均出血量(19.0±2.6)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9.2±0.2)d;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30.3±2.5)min,平均出血量(20.6±3.5)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20.4LXH254研究购买±0.3)d。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术后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2周TIME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年内无溃疡复发的病例;对照组术后1年内有2例复发,为交通支静脉结扎不彻底引起,再次行点状切口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后治愈。结论 点状切口交通支静脉结扎术治疗下肢慢性血栓性溃疡是安全、有效、可靠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