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P在克氏原螯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介导的免疫识别是甲壳动物机体启动先天免疫反应的关键。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甲壳类,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侵袭,造成重大病害发生,目前尚无有效防控措施。脂多糖-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andβ-1,3-glucan binding protein,LGBP),是一种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广泛分布于甲壳动物中,在先天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克氏原螯虾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了一个新的LGBP基因,命名为PcLGBP。通过对PcLGBP的分子特征、组织分布、表达模式和蛋白功能进行研究,解析其在克氏原螯虾先天免疫中发挥的功能及作用机制,为克氏原螯虾的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PcLGBP的克隆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利用RACE-PCR获得了克氏原螯虾PcLGBP全长为1,200 bp的c DNA序列,包含一个1,086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61个氨基酸的蛋白。PcLGBP的分子序列中包含一个典型的Glyco_hydro_16结构域,一段信号肽序列,一段低复杂度区域和一些保守的基序,与其他无脊椎动物的LGBP同源蛋白具有较高相似性,在进化上较为保守。2.PcLGBP抗WSSV和A.hydrophila的相关GSK J4体内功能研究PcLGBP在克氏原螯虾的血细胞、鳃、触角腺、心、肝胰腺、胃、肠、肌肉等组织中广泛表达,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且定位于血细胞的细胞质;在鳃和触角腺中也检测到较高的表达量,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最低。其重组蛋白可以在体外结合脂多糖(LPS)、肽聚糖(PGN)、β-葡聚糖(β-gluan)和甘露糖(Mannan),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也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表明该蛋白是一种具有广谱结合能力的模式识别受体。PcLGBP可以响应WSSV和A.hydrophila的免疫刺激并表达上调,表明其能够参与克氏原螯虾的抗病免疫应答。通过注射重组蛋白和RNA干扰,我们发现:PcLGBP能够提高A.hydrophila刺激后克氏原螯虾血淋巴的细菌清除能力,抑制WSSV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复制,提高WSSV和A.hydrophila感染的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具有抗病毒和抗菌活性。3.PcLGBP抗WSSV和A.hydrophila感染的分子机制在体外,PcLGBP的重组蛋白可以与多糖结合,增强酚氧化酶活性。在体内,敲降PcLGBP后,酚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及酶活性均受到抑制,表明PcLGBP参与了酚氧化酶系统的激活。此外,敲降PcLGBP后,经WSSV和A.hydrophila刺激的克氏原螯虾的酚氧化酶基因的表达更多、酚氧化酶活性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的多个免疫基因的表达均受到抑制,这表明PcLGBP可能通过激活酚氧化酶系统和NF-κB信号通路来抵抗WSSV和A.hydrophila的感染。本研究的结果表明PcLGBP是一个具有广谱结合能力的模式识别受体,可能通过激活酚氧化酶系统和NF-κB信号通路在克氏原螯虾抵抗A.hydrophila和WSSV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新鉴定的PcLGBP不仅具有抗菌功能,而且也在克氏原螯虾的抗WSSV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甲壳动物抗病毒和抗菌分子机制的理论基础,也为克氏原螯虾的疾病防控和抗病育种提供Microbiological active zones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