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的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392例,通过调查问卷和中医四诊判定患者的中医诊断信息,并收集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尿酸(UA)、肌酐、总胆红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相关指标。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研究中医证素与相关指标的关联性,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病位证素与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病位证素占比肝(3BIBW2992小鼠5.97%)>脾(26.79%)>心(17.35%)>肾(15.31%)>肺(4.59%);病性证素主要为阴虚(16.84%)>血瘀(16.07%)>痰浊(14.29%)>内火(11.99%)=气虚(11.99%)等。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者收缩压与阳亢、阴虚、血虚成正相关(P<0.05);舒张压与病位肝、津亏成正相关(P<0.05),与病位心、脾成负相关(P<0.05);HOMA-IR与病位脾、内火、痰浊、气郁、水湿成正相关(P<0.05),与病位肝、阳亢、内热寻找更多、肝风成负相关(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舒张压、BMI、总胆红素、LDL-C、HOMA-IR是病位肝的主要影响因素;肌酐是病位心的主要影响因素;舒张压、肌酐、甘油三酯、HOMA-IR是病位脾的主要影响因素;BMI、总胆红素、LDL-C是病位肺的主要影响因素;BMI、尿酸、总胆红素是病位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中医证素分布存在差异,血压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与不medial 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同中医证素呈现一定的相关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中医证素与部分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Author: admin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胰腺癌环状RNA差异表达谱分析
目的 筛查胰腺癌组织环状RNA(circRNA)差异表达谱并初步分析其潜在功能。方法 随机选取4对胰腺癌组织和Dorsomorphin供应商对应癌旁胰腺组织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按表达量差异倍数> 2且P <0.05为筛选标准,筛选差异表达的circRNA。qRT-PCR检测随机选取的5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在20对胰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top50 circRNA-microRNA互作网络图。进一步分析hsa_circ_0046523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通过敲减试验观察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高通量测序共预测出17 182个circRNA,在胰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有302个,其中137个表达上调,165个表达下调。qRT-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胰腺癌组织中has_circ_0046523、hsa_circ_0004220和hsa_circ_0000690表达水平上调(P <0.05),hsa_circ_0008676和hsa_circ_0004416表达水平下调(P <0.05),与测序结果一致。GO分析提示差异表达的circRNA主要参与底物依赖性细胞迁移、蛋白激酶复合物skin biophysical parameters和细胞骨架蛋白结合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circRNA主要参与蛋白消化和吸收通路、ABC转运蛋白通路、癌症中心碳代谢通路以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等。hsa_circ_0046523表达水平与胰腺癌肿瘤分化程度(P=0.002)、T分期(P=0.006)、淋巴结转移(P=0.011)及TNM分期(P=0.001)密切相关。与HPDE6-C7细胞相比,hsa_circ_0046523在胰腺癌细胞SW1990、Mia PaCa-2、BxPC-更多3和Capan-2中的表达水平升高(P <0.05)。下调hsa_circ_0046523的表达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Mia PaCa-2、BxPC-3)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P <0.05)。结论 胰腺癌组织中存在特征性差异表达的circRNA,这些差异表达的circRNA可能参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
眼眶淋巴瘤多模态影像分析
目的:探讨眼眶淋巴瘤多模态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为眼眶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前MRI、CT增强扫描及~(18)F-FDG PET/CT影像。评估内容包括病灶的MRI特征、CT增强扫描特征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果:总共收集27例(34眶)患者Dinaciclib,其中25例(31眶)行眼眶MR扫描,10例(13眶)行CT增强扫描及~(18)F-FDG PET/CT扫描。病变多位于眶隔前区(15.38%)、泪腺区(23.08%)及肌锥区(21.54%)。病灶在压脂T_2WI上,11例呈均匀稍高信号,13例呈等信号,1例呈混杂高信号;压脂T_1WI上,24例呈等信号GSKJ4体内实验剂量,1例呈稍低信号;压脂T_1WI增强扫描上,15例呈中度均匀强化,8例为轻度均匀强化,2例为不均匀强化;7例可见骨质破坏。10例行CT增强扫描及~(18)F-FDG PET/CT扫描患者中,equine parvovirus-hepatitis病理组织类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MALT)淋巴瘤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5例,其中1例DLBCL患者在CT上表现为不均匀密度,其余9例表现为均匀密度。两种病理类型病灶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值0.60,P>0.05)。DLBCL与MALT淋巴瘤病灶的SUVma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40(5.40~7.10) vs. 11.40(9.63~25.60),P=0.009]。结论:眼眶淋巴瘤病变多位于眶隔前区、泪腺区及肌锥区。MRI上病灶压脂T_1WI多呈等信号,压脂T_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到中度强化;在CT上表现为均匀密度,增强扫描呈轻到中度强化,病灶的强化程度对鉴别DLBCL和MALT淋巴瘤无帮助。在~(18)F-FDG PET/CT中,DLBCL的SUVmax较高,病灶的SUVmax有助于鉴别DLBCL和MALT淋巴瘤。
绝经后女性心表面脂肪体积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心表面脂肪组织(EAT)体积与冠心病(CAD)和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MK-4827生产商疑似稳定型心绞痛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女性268例,根据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冠心病组(n=163)和非冠心病组(n=105)。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病史、辅助检查检验数据和CCTA图像重建后测量的EAT体积等资料。单因素筛选后,拟合经典Medicare savings program危险因素、EAT体积等与CAD患病的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组EAT体积高于非冠心病组,冠脉钙化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均P<0.05)。冠心病组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患病率和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缺血性脑卒中、EAT体积增加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06(1.042,3.266)、1.789(1.023,3.131)、1.844(1.042,3.266)、3.440(1.318,8.974)、1.870(1.058,3.308);高血压、2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缺血性脑卒中和EAT体积增加是绝经后女性冠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99(1.117,3.579)、2.002(1.129,3.551)、5.193(1.979,13.625)、2.891(1.470,5.686)、1.981(1.067,3.678)。结论 EAT体积增生是绝经后女性CAD和冠脉钙化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CCTA测量EAT体积可作获悉更多为辅助诊断CAD的无创检查手段。临床和影像科医生在绝经后女性CAD的诊断,以及一级、二级预防中应给予高度重视,为积极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烟曲霉菌诱导大鼠呼吸道上皮细胞IKKα调控maspin蛋白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烟曲霉诱导大鼠呼吸发道上皮细胞时是否存在IκB激酶-α(IκB kinase-α,IKKα)调控maspin蛋白表达下调。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呼吸道上皮细胞(rat bronGlobal ocean microbiomechial epithelialcells,REC),制备灭活的烟曲霉菌菌丝(Aspergillus fumigatus hyphae,AFH)悬液诱导REC细胞,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为对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REC中maspin基因的表达,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maspin蛋白及IKKoα在REC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制备浓度依次增高的AFH1~3悬液诱导REC细胞,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EC的maspin和IKKα蛋白表达。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两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RT-PCR检测显示AFH组与对照组的maspin蛋白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28±0.059和2.972±0.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883 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maspin蛋白在两组中均表达,其中AFH组呈弱阳性,而对照组呈中度阳性LXH254生产商,综合计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1 P<0.05);IKKαα显色在AFH组中度阳性,在对照组弱阳性,综合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网站(t=6.825 P<0.05)。Western Blot结果maspin与β-actin的灰度比值对照组为0.912±0.023,AFH1~3组分别为0.607±0.030、0.476±0.019、0.416±0.0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1.91,P<0.05),且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KKα与β-actin灰度比值对照组为0.624±0.012,AFH1~3组分别为0.739±0.020、0.778±0.010、0.927±0.0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0.91,P<0.05),且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aspin蛋白表达与IKKα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911,P<0.05)。结论 AFH诱导大鼠REC中IKKα表达上调并伴有maspin蛋白表达下调。
蜱携带病毒的本底调查及蜱源副流感病毒5型的分离鉴定
蜱虫是多种自然疫源人兽共患传Ediacara Biota染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蜱可携带多种病原体,在疾病的传播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东北地区是许多新发与再发自然疫源人畜共患病多发地区,该地区蜱携带的病毒本底调查并不清楚。全世界副流感病毒5型的感染事件不断增多,导致这一增长的因素仍不清楚,该病毒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病毒在节肢动物中的报道。本研究在2018-2019年间对东北12个地区22不同监测点采集6670只蜱虫样本进行病毒宏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地区蜱虫潜在携带病毒本底序列注释为28个科61种病毒,通过PCR方法对其中注释量相对较高的布尼亚韦拉病毒、拉沙病毒、北极病毒等进行核酸鉴定。根据蜱虫病毒宏基因组的序列提示,通过易感细胞Vero E6病毒分离,成功从黑龙江省伊春地区美溪监测点全沟硬蜱物种中分离出疑似副流感病毒5型病毒,进一步根据病毒宏基因组提示设计引物进行特异性序列扩增、电镜观察、蚀斑纯化和间接免疫荧光验证,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属于副流感病毒5型病毒并命名为PIV5/Tick/HLJ/2019。通过分段测序的方法对分离株的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和比对分Telaglenastat采购析,序列信息上传至NCBI获得序列号为MV051776;全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PIV5/Tick/HLJ/2019与29株参考毒株的全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6.94~99.85%。通过对病毒全长基因组进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IV5/Tick/HLJ/2019分离株与国内小熊猫ZJQ-221分离株、东北虎SR和HMZ分离株、穿山甲GD1 8和CAN分离株、猪源SH-2015以及韩国犬源1168-1分离株处于同一组进化分支2.2.6,而与猪源、牛源、猕猴肾细胞源、人源和马源等PIV5分离株不在同一进化分支亲缘关系较远,同时PIV5/Tick/HLJ/2019分离株所在组Ⅱ 2.2.6进化分支已成为中国犬、猪和野生动物等物种中流行的主要亚型。提示PIV5/Tick/HLJ/2019分离株可潜在导致病毒在家畜和野生动物之间跨物种传播的风险。为了解PIV5/Tick/HLJ/2019分离株致病性特征,感染雪貂进行致病性研究,通过滴鼻接点眼方式接种0.5 NSC 119875细胞培养mL107.0 TCID50/mL的PIV5/Tick/HLJ/2019病毒液。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感染组雪貂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抑郁、厌食、流鼻涕、团缩部分雪貂出现呼吸困难、寒颤、咳嗽。经过14天的隔离器观察发现感染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死亡;感染组雪貂在感染后4-8天持续高烧体温≥39℃,感染后第6天达到最高,部分雪貂伴有精神沉郁,呼吸困难等症状。病理解剖结果显示感染PIV5/Tick/HLJ/2019分离株的雪貂肺脏表面出现严重的间质水肿和弥漫性出血、脑部充血和肿胀、脾脏肿胀变大、易碎、出血和坏死。病理切片显示肺脏部分遭破坏伴有广泛性出血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及炎性浸润肺泡中膈增宽;大脑胶质细胞增生,部分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小血管周围可见胶质细胞炎性浸润;脾脏的脾小结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坏死,红髓中多见中性粒细胞浸润。蜱虫编码的氨基肽酶是目前研究抗蜱虫及蜱传疾病潜在药物靶点,为了解蜱虫氨基肽酶的生化特性,本研究通过基因工程学技术克隆和鉴定全沟硬蜱物种的甲硫氨酸氨基肽酶基因,通过酶动力学分析了甲硫氨酸氨基肽酶生化特性;结果显示全沟硬蜱甲硫氨酸氨基肽酶在H-Met-4-methyl-coumaryl-7-amide底物存在条件下具有强烈的反应活性,最适合的反应pH值为7.5,在二价Mn2+存在下IpMetAP催化活性明显增强,同时受苯丁抑制素、氨肽酶抑制剂和EDTA抑制剂影响,酶动力学分析表明IpMetAP催化效率达到18.36mM-1s-1,米氏常数Km为0.014mM,动力学常数kcat0.25 s-1。结果表明全沟硬蜱物种甲硫氨酸氨基肽酶具有良好的催化和反应活性。本研究填补我国东北地区蜱虫携带病毒的本底调查空白,为了解该地区蜱携带病毒的多样性和本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研究证实了 PIV5/Tick/HLJ/2019分离株对雪貂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引起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感染和损伤。进一步评价全沟硬蜱甲硫氨酸氨基肽酶作为蜱虫药物靶点的可行性,从而丰富蜱虫氨基肽酶基础理论知识。研究结果为其评估病毒对动物和人的致病、传播和流行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蜱传疾病的防控和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医院内外转换追踪式血糖管理对出院后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管能力的影响
目的 评价医院内外转换追踪式血糖管理模式对出院后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管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A组(28例)和B组(32例)。selleck化学出院时对2组患者血糖水平进行基线调查,A组出院后采用常规血immune-mediated adverse event糖管理,B组出院后采用医院内外转换追踪式血糖管理,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分]有无差异。结果 A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血糖较出院时有所反弹[空腹血糖(FBG)分别为(8.54±2.32)、(7.14±1.12)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分别为(10.05±2.10)、(8.33±1.6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血糖水平较出院时变化不明显[FBG分别为(7.44±1.37)、(7.69±1.48)mmol/L,2 h PG分别为(8.64±1.39)、(8.40±1.5Mirdametinib4)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FBG、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除SDSCA评分的饮食管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SDSCA评分的运动管理、遵医行为、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内外转换追踪式血糖管理可有效延续住院时的控糖效果,且在控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较常规随访方式更有效。
固肾祛湿方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固肾祛湿方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伴代谢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T2DM伴代谢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固肾祛湿方联合西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P2h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指标值、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值、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指标值、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脂联素(ADP)]水平的变化,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FBG、HbA1c、P2hBG、HOMAAxillary lymph node biopsy-IR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4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3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尿微量白蛋白、SCr、BUN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3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EGF、NO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AD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D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6%,对照组为16.6PR-171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肾祛湿方联合西药治疗T寻找更多2DM伴代谢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可降低机体血糖水平,改善血脂水平及肾功能,减轻机体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反应。
血清糖脂代谢、5-羟色胺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糖脂代谢、5-羟色胺(5-HT)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rishirilide biosynthesis性。方法 将264例脑卒中病人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PSD组(HImmunology & Inflammation抑制剂AMD≥7分)和非PSD组(HAMD<7分),比较并分析两组糖脂代谢指标、5-HT水平及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脂代谢指标、5-HT水平与PSD的关系;再将纳入的126例中重度脑卒中(NIHSS评分>3分)病人按照上述方法分组研究。结果 PSD发生率为23.48%,与非PSD组比较,PSD组年龄≥60岁占比和NIHSS评分>3分占比较高,而5-HT水平较低(P<0.05);NIHSS评分>3分、5-HT(3)、5-HT(4)和PSD有关(OR值分别为3.698、0.209和0.078,P均<0.001)。中重度脑卒中病人PSD发病率为36.51%,PSD组与非PSD组比较,年龄≥60岁占比、糖尿病史、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偏高,而HDL-C和5-HT明显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史、HDL-C、5-HT(3)、5-AdavosertibHT(4)为中重度病人PS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清5-HT水平与PSD相关;对于NIHSS评分>3分者、HDL-C水平越高,PSD发生率越低,有糖尿病史者更易发生PSD。
突变型p27基因对裸鼠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外源性突变型p27基因(p27mt)对裸鼠皮下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移植法将人原发性肝癌细胞株SMMC-7721种于BALB/c裸鼠皮下,构建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3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3组,将磷酸盐capacitive biopotential measurement缓冲液(PBS)、重组Lac-Z腺病毒(Ad-LacZ)及腺病毒介导的突变型p27(Ad-p27mt)分别注射到瘤体,3周后处死裸鼠,用Western blot实验观察各组移植瘤的p27蛋白表达,肉眼观察肿瘤组织血管形成,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法观察各组移植瘤Ⅷ因子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Ad-p27mt组移植瘤p27mt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及Ad-LacZ增高,PBS液及Ad-LacZ组移植瘤血管粗大,Ad-p27mt组移植瘤血管细小,Ad-p27mt组、空白对照组及Ad-LacZ组Ⅷ因子平均吸光度(AA)值分别为:0.201±0.103、0.346±0.069、0.351±0.045,前者AA值低于后两者(P<0.05),而VEGF及MMP-9在Ad-p27rmt组的表达也明显低于PBS液及Ad-LacZ组(P<0.05)。结论 Ad-p27mt能在裸鼠SMMC-7721肝癌皮下移植瘤表达p27mt蛋白BMS-354825浓度,且能够通过表达的p27mtselleckchem蛋白抑制VEGF及MMP-9的产生而抑制肝癌血管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