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P2、TIMP2、Ki-67、P53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Ki-67、P53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回Rapamycin采购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50例胶质瘤石蜡标本中Ki-67、P53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质瘤组织MMP2、TIMP2的表达,运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病理分级各指标之间的差异,MMP2、TIMP2与Ki-67、P53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plant bacterial microbiome析法。结果 在胶质瘤高级别组(Ⅲ~Ⅳ级,n=37)中MMP2的高表达率为81.08%(30/37),Ki-67、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8%(29/37)、72.97%(27/37),低级别组(Ⅰ~Ⅱ级,n=13)中MMP2高表达患者2例,Ki-67、P53的阳性表达患者均为3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2,PNVP-TNKS6560.001;χ2=10.482,P=0.001;χ2=9.979,P=0.002),且均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600,P0.001;r=0.505,P0.001;r=0.447,P=0.001);TIMP2高表达在低级别组为8例,高级别组为19例(5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2,P=0.526)。MMP2与Ki-67、P53均呈正相关(r=0.392,P=0.005;r=0.323,P=0.022);TIMP2与Ki-67呈负相关(r=-0.441,P=0.001);P53与Ki-67呈正相关(r=0.748,P0.001)。结论 MMP2、Ki-67及P53可能在胶质瘤的增殖、侵袭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TIMP2机制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一家系)组织蛋白酶C基因突变及功能分析

目的:对一家系中2名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Papillon-Lefèvre syndrome,PLS)患者及父母进行CTSC基因突变检测,并对突变的组织蛋白酶C进行简要功能分析。方法:(1)针对一个PLS综合征家系,对其进行CTSC基因测序筛查。(2)对研究中发现的CTSC基因突变位点,采用蛋白质结构预测服务器I-TASSER进行组织蛋白酶C蛋白结构预测分析。(3)提取患者及父母外周静脉血中白细胞,测定组织蛋白酶C的活性,并与正常组对比。结果:(1)本家系中2名PLS患者均发现第Hepatic infarction六、七外显子的c.774 C>G(p.C258W)和c.1033 T>A(p.Y345N)杂合错义突变,其中c.1033 T>A为首次报selleck LBH589道。(2)以上两位点突变后蛋白构象与野生型对比MC3配制,整体结构并未发生明显改变。(3)2名PLS患者的组织蛋白酶C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平均降低约77%,父亲及母亲的组织蛋白酶C活性降低约23%及63%。结论:本研究中2例PLS患者均存在CTSC基因的复合型杂合子突变,突变位点为c.774 C>G(p.C258W)和c.1033 T>A(p.Y345N),其中c.1033 T>A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该复合型杂合突变并未造成组织蛋白酶C蛋白结构改变,但会造成组织蛋白酶C活性减低。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蛋白1、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卷曲螺旋结构域6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癌旁腺体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蛋白1(MTA1)、基Toxicant-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卷曲螺旋结构域67蛋白(CCDC67)表达水平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1例PT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MTA1、MMP-2及CCDC67蛋白的表达。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CCDC67过表达的TPC-1细胞株。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TC细胞株中MTA1、MMP-2及CCDC67 mRNA的表达。结果 MTA1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3.9%(39/6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8.0%(11/61);MMP-2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2.3%(38/6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4.8%(9/61);CCMK-4827DC67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9.1%(30/6JQ1生产商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96.7%(59/61)。CCDC67蛋白在PTC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因素中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1、7.289、10.353、8.826,P=0.048、0.007、0.001、0.003),MTA1和MMP-2的表达与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因素中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13、12.752、4.665,P=0.013、0.000、0.031;X~2=5.026、5.026、6.036,P=0.025、0.025、0.014)。TPC-1细胞株中,MTA1和MMP-2 mRNA均有表达,未检测到CCDC67 mRNA表达。在构建的CCDC67高表达的TPC-1细胞株(OE组)中,MTA1与MMP-2 mRNA水平较正常TPC-1细胞株(CON组)及转染了空载体的TPC-1细胞株(NC组)中均呈现相对低表达。结论MTA1、MMP-2、CCDC67蛋白与PTC的转移和侵袭密切相关,CCDC67基因的抑癌功能可能与其抑制细胞转、移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清金化痰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清金化痰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市第六医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AG-221试剂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金化痰汤。2组均连续治疗7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采用肺功能仪检测FEV1、FVC及呼气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 PEF),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Adavosertib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patient-centered medical home, NE)、组织蛋白酶G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痰液中TNF-α、IL-4、IL-6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对照组为77.5%(3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治疗后,研究组咳嗽、咳痰、痰质、痰量、发热、气促、口渴、胸闷痛及湿啰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5.240、16.910、21.761、18.949、16.740、9.285、11.732、9.050、11.193,P值均0.001);FEV1、FVC及PEF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085、4.468、4.219,P值均0.001);痰液TNF-α、IL-4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341、8.884、11.352,P值均0.001);血清NE[(26.20±3.18)μg/L比(51.15±5.24)μg/L,t=25.744]、组织蛋白酶G[(5.62±1.01)μg/L比(8.05±1.33)μg/L,t=9.20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金化痰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明显减轻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抑制气道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与蛋白分解,提高临床疗效。

儿童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念珠菌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儿童念珠菌血症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标本念珠菌培养阳性患儿的病历资料,并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白念珠菌组与非白念珠菌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24例,念珠菌检出率最高的科室是新生儿病房、血液肿瘤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检出率最高的菌种是白念珠菌(61例,49.2%),其次是近平滑念珠菌(26例,21.0%)和热带念珠菌(14例,11.3%),念珠菌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氟康唑三种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6.5%、12.6%、11.6%。与白念珠菌组相比,非白念珠菌组在肿瘤性疾病、化疗后骨髓抑制中感染率更高(P<0intestinal immune system.05)。使用β内酰胺类及酶抑制剂、静脉置管、静脉营养者易感染白念珠菌,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中性粒细胞缺乏者易感染非白念珠菌(P<0.05)。白念珠菌组在C反应蛋白>8 mg/L、白细胞≥10Y-27632细胞培养×10~9/L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的发生率较非白念珠菌组高,后者在合并败血症及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较前者更高(P<0.05)。结论 儿童念珠菌血症基础疾病VE-822分子式重、危险因素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不利于早期诊断,容易漏诊、误诊。因此,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及临床抗感染治疗效果不好时,需警惕念珠菌血症的可能,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助诊。

IGF-1、IGF-2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2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秦皇Canagliflozin岛市第一医院治疗的T2DM老年患者150例,其中非骨质疏松症患者患者1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50例。比较非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资料、IGF-1、IGF-2等差异,以及分析IGF-1、IGF-2与腰椎骨密度、25(OH) D3、骨钙素、β-CTX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骨质疏松症伴和不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IGF-1、IGF-2等差异;分析IGF-1、β-CTX预测患者伴骨折的价值。结果 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T2DM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Hb A1c)、β-CTX分别为(70.29±5.59)岁、(8.03±1.20)年、(24.92±2.78) kg/m2、(9.30±1.24) mmol/L和(0.48±0.18) g/L,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66.39±4.48)岁、(7.20±1.18)年、(23.40±2.81) kg/m2、(8.82±1.18) mmol/L和(0.32±0.15) g/L],而骨钙素、IGF-1和IGF-2分别为(4.60±1.78) g/L、(98.28±24.42) ng/m L和(0.20±0.09) ng/m L,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6.79±1.92) g/L、(120.32±31.18) ng/m L和(0.38±0.10) n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IGF-1与腰椎骨密度、骨钙素呈正相关(P <0.05),与β-CTX呈负相关(P <0.05); IGF-2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Hb A1c、IGF-1是老年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P>0.05)。骨质疏松症伴骨折患者β-CTX为(0.55±0.18) g/L,明显高于不伴骨折患者[(0.41±0.14)μg/L],而IGF-1为(86.60±20.12) ng/m LNVP-TNKS656配制,明显低于不伴骨折患者[(107.46±21.82) n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IGF-1预测患者伴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1,有预测价值physiopathology [Subheading](P <0.05); β-CTX预测患者伴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07,无预测价值(P>0.05)。结论 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IGF-1、IGF-2水平降低,其中IGF-1与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有关,是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同时在预测患者伴发骨折方面有一定价值。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膀胱癌动物模型分析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70%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Microbiology抑制剂BC),30%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前者易于复发,后者则预后较差。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已知膀胱癌发生是多因素且复杂的病理过程,既有外在环境因素,也有内在遗传因素,较明确的致病危险因素是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类物品的职业因素。传统中医将膀胱癌归属为“溺血、癃闭”范畴,认为其毒邪、瘀血、痰湿贯穿疾病的始终。经分析对比目前已有的造模方法中,发现原位癌方法应用最广泛,APBCa(小鼠气囊模型)具有创新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考虑气囊环境与膀胱内壁组织环境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性,此模型方法的应用与发展还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整理现有膀胱癌(BC)动物模型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根据膀胱癌中西医临床病症的contingency plan for radiation oncologyBelnacasan体内实验剂量点,对其进行分析和探究,系统评价模型的临床吻合度,并对中西医治疗提供部分线索,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能够建立更符合临床病症特点的BC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HDCP)患者的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HDCP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就诊后接受心理辅导、调节饮食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盐酸拉贝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血清相关影响因子水平、睡眠质量与焦虑情绪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2组患者hsCRP、Hcy、LAP与AP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上述4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更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和HAMA评分明显下降,观察组PSQI和HAMA评分均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GSK-3抑制剂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对照NIR‐II biowindowBerzosertib molecular weight为2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拉贝洛尔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清相关影响因子水平,降低血压,改善睡眠质量与焦虑情绪,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

腰大池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进行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和腰大池引流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研究。方法 临床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在本院收入院诊治的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76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组,分为研究组(n=38)、对照组(n=38),研究组进行鞘内注射万古霉素与腰大池引流联合疗法,对照组仅进行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疗法,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蛋白定量、白细胞、葡萄糖、颅内压等临床指标变化;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蛋白定量、白细胞、颅内压、血压均有下降,而葡萄糖指标均有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蛋白定量、白细胞、颅内压selleck产品、血压显著减低,而葡萄糖指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呼吸困难、喘息、低血压、腰部疼痛等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chemical pathology后颅内感染进行鞘内注射万古SAG核磁霉素和腰大池引流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明确,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血糖代谢情况对足月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产妇不同血糖水平对足月新生儿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9年1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GDM孕产妇所生新生儿100例作为观察组,依据GDM母亲血糖控制情况分为A、B两组,A组56例血糖控制理想,B组44例血糖控制不理想;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impulsivity psychopathology出生的非GDM孕产妇所生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C组)。对比分析各组新生儿肾功能指标Cys-C、β2-M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UMB)的检测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新生儿的血清Cys-C、β2-MG、NAG、HbA1c及UMB水平明显较高(P<0.05),Scr、BUN浓度未见明显改变(P>0.05);同时,与A组新生儿相比,B组的新生儿血清Cys-C、β2-MG、NAG、HbA1c及UMB水平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GDM母亲所生巨大儿相比,非巨大儿的体质量明显DS-3201较轻(4.18±0.15 vs.3.57±0.12,P=0点击此处.00);两者之间的Cys-C、β2-MG、Scr及BUN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ys-C、β2-MG、NAG、HbA1c及UMB等肾功能指标异常对早期监测GDM母亲所生新生儿的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可指导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