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非刺激性全唾液、龈沟液及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

目的评估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非刺激性全唾液、龈沟液及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其作为牙周炎诊断及预后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名牙周炎患者OXPHOS抑制剂治疗前、后及20名健康人非刺激性全唾液、龈沟液及血清中MMP-9的水平,并记录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出血指数(BI)。结果①除CAL外,经牙周基础治疗6周后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改善[CAL治疗前(5.50±1.97)mm,治疗后(5.50±1.97)mm,P=1.000;PD治疗前(7.05±1.81)mm,治疗后(4.23±1.06)mm,P=0.000;BI治疗前3.75±0.44,治疗后0.20±0.41,P=0.000);②治疗后非刺激性全唾液、龈沟液及血清中MMP-9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刺激性全唾液MMP-9水平治疗前(22.89±5.28)ng/mL,治疗后(18.11±7.19)ng/mL,P=0.003;龈沟液MMP-9水平治疗前(41.80±2.90)ng/mL,治疗后(35.71±4.49)ng/mL,P=0.000;血清MMP-9水平治疗前(6.67±5.318)ng/mL,治疗后(2.47±2.713)ng/mL,P=0.004];③除血清外,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的非刺激性更多全唾液和龈沟液中MMP-9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刺激性全唾液水平为(6.78±3.02)ng/mL,龈沟液为(30.20±3.64)ng/mL,与治疗前后比较P=0.000;健康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1.18±0.88)ng/mL,与治疗前、后比较P=0.004、P=0.055]。结论非刺激性全唾液中MMP-9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慢性牙周炎的检测指标之一,可能为临Oncology Care Model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褪黑素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缓解高糖诱发的原代心肌细胞损伤

C59采购目的 明确高糖对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揭示褪黑素nucleus mechanobiology(Mel)在高糖诱发乳鼠原代心室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乳鼠原代心室肌细胞,分为4组:正常葡萄糖浓度组(NG)、高糖selleck NMR组(HG,HG=25 mmo/L)、高糖+褪黑素组(HG+Mel,HG=25 mmo/L;Mel=30μmo/L)、高糖+褪黑素+PI3K/Akt抑制剂组(HG+Mel,HG=25 mmo/L;Mel=30μmo/L;LY294002=50μmo/L)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以及PI3K/p-Akt等指标,评价褪黑素对高糖诱发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结果 与NG组比较,HG组心肌细胞Cl-Caspase3、Caspase9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伴有p-Akt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和PI3K蛋白表达降低;与HG组相比,HG+Mel组心肌细胞Cl-Caspase3、Caspase9的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伴有p-Akt的mRNA及蛋白表达回升和PI3K蛋白表达升高;与HG+Mel组相比,HG+Mel+LY294002组心肌细胞的Cl-Caspase3、Caspase9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升伴有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和PI3K蛋白表达降低。免疫荧光的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RT-PCR的结果趋势一致。结论 褪黑素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缓解高糖诱导的原代心肌细胞损伤。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对金丝桃苷抗肝癌作用机制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金丝桃苷抗肝癌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使用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药物基因相互作用数据库(DGIdb)、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及SwissTargetselleck HPLC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金丝桃苷的作用靶点。购买Entinostat利用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病数据库(OMIM)等5个数据库,获得肝癌疾病相关靶点。二者取交集,即金丝桃苷抗肝癌作用靶点。采用在线注释及可视化整合分析工具(DAVID v2021q4)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作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作用靶点,并对金丝桃苷与核心作用靶点亲和力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细胞活力实验观察金丝桃苷抗肝癌的作用;划痕实验观察金丝桃苷对肝癌细胞迁移的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金丝桃苷对关键靶基因胱天蛋白酶-3(Casmicrobe-mediated mineralizationpase-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共获得金丝桃苷抗肝癌的相关基因45个,并筛选出核心靶基因6个。KEGG途径分析富集的信号通路包括凋亡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及癌症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基因Caspase-3、TNF、雌激素受体1(ESR1)、MAPK3、过氧化氢酶(CAT)及环加氧酶2(PTGS2)与金丝桃苷亲和力较好,尤其与Caspase-3与MAPK3具有强烈的结合活性。另外细胞实验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金丝桃苷能减低肝癌细胞活力(P<0.05),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同时升高Caspase-3mRNA表达(P<0.05),降低MAPK3 mRNA表达(P<0.05)。结论:金丝桃苷抗肝癌作用通过影响Caspase-3、TNF、ESR1、MAPK3、CAT、PTGS2等核心靶点,共同干预凋亡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及癌症信号通路等,以达到抗肝癌的作用。

MHR比值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意义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比值在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9年10月—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按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IMT<0.9 mm)和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组(72例,IMT≥0.E-616452生产商9 mm)。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评估MHR预测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价值。结果 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组吸烟者比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尿酸水平、Mselleck激酶抑制剂H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有吸烟史(OR=1.982)、尿酸水平升高(OR=1.005)、MHR升高(OR=1.513)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MHR升高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联,是老年高血压患者伴发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National Biomechanics Day的预测因子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长透析龄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性队列研CH-223191供应商究,了解长透析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更多。方法:纳入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无锡市2家血液净化中心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访5年。5年内终止透析患者为短透析龄组,持续透析5年及以上患者为长Bone quality and biomechanics透析龄组。比较组间临床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龄长短的影响因素。结果:共280例MHD患者纳入统计学分析,其中,短透析龄组88例,长透析龄组192例。2组间初始透析年龄、透析血管通路、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收缩压、合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史、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及总尿素清除指数(Kt/V)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2组患者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舒张压、前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血钙、血磷、尿素氮、β2微球蛋白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始透析年龄(OR=0.933,95%CI 0.907~0.961,P <0.001)、带隧道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OR=0.372,95%CI 0.181~0.764,P=0.007)、合并糖尿病(OR=0.466,95%CI 0.233~0.934,P=0.031)、颈动脉硬化(OR=0.133,95%CI 0.033~0.531,P=0.004)、合并心血管疾病史(OR=6.165,95%CI 1.491~25.480,P=0.012)与短透析龄独立相关。结论:初始透析年龄轻、自体内瘘、无糖尿病、无颈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更易拥有长透析龄。

苗医弩药针疗法辅助治疗肺癌疼痛: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观察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基础上,苗医弩药针疗法辅助治疗肺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肺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每次10 mg,每12小时1次。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予苗医弩药针疗法,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Baricitinib体内RS)评分、爆发痛次数、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等效羟考酮消耗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镇痛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降低、爆发痛次数减少、KPS评分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爆发痛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全程Medical face shields等效羟考酮消耗量及便秘、嗜睡、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有效率为93.1%(27/29),高于对selleck合成照组的63.3%(19/30,P<0.05)。结论: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基础上,苗医弩药针疗法辅助治疗可有效减轻肺癌疼痛患者疼痛程度、减少爆发痛次数,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增加药物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非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重度冠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血压的非痛风患者中,分析出现重度冠脉狭窄(severe coronary stenosis,SCS)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血尿酸水平与SCS发生风险的关系,探索合并多种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者的适宜干预时机。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并完成冠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T2DM合并高血压的非痛风患者1 417例,分析SCS患PF-02341066生产商者的特征及血尿酸水平与SCS患病率的关系。结primary human hepatocyte果 合并SCS的患者中,男性比例、吸烟率和收缩压均更高,年龄更大。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沉、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更高,而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和舒张压与不合并SCS的患者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吸烟史等因素点击此处后,SUA≥430μmol/L时,SCS患病率呈显著升高(OR=1.586,P=0.039)。血尿酸水平与体重指数、三酰甘油、同型半胱氨酸等传统心血管病高危因子呈正相关。结论 血尿酸水平升高与T2DM合并高血压的非痛风患者的SCS风险增加相关。对于多种心血管高危因素同时存在的患者,可能需要早于现有国内指南推荐(480μmol/L)进行干预,建议开展更多前瞻性研究验证降尿酸干预的获益。

TRIM5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TRIM59在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变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pathologic outcomes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8份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TRIM5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16例癌旁组织中TRIM59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两种组织中TRIM59蛋白的表达差异。收集NCBI的基因表达汇编(GEO)中的编码基因表达谱数据集,对结直肠癌肿瘤样本表达谱资料及其对应的生物学信息进行相关性和预后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TRIM59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95 6±0.011 1,高于癌旁组织的0.023 9±0.016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P=0.011)。免疫印迹结果表明TRIM59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TRIM59在结直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86.7%(26/获悉更多3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5%(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7,P<0.001Roxadustat化学结构)。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TRIM59的样本与Dukes分期相关(H=13.067,P=0.004);TRIM59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更差(P<0.05)。结论:TRIM5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高,且与结直肠癌的分期和生存率均有关,TRIM59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进展。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高血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对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连云港市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4)。对照组使用奥扎格雷治疗,观察组使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日常RNAi Technology生活能力(BI)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selleck化学、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联合治疗高血压脑梗死,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对改善神经功能、炎性因子水平PD-0332991 IC50、血液流变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安全性较高。可用于临床应用推广。

高压氧预处理对急性高海拔暴露人体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hyperbaric oxygen precoBarasertib IC50nditioning,HBOP)对急性高海拔缺氧体力负荷人体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影响。方法 8名成年男性自愿参加本研究,对受试对象在海平面、急性4 000 m高海拔暴露以及HBOP3、5和7 d后急性4 000 m高海拔暴露条件下安静和体力负荷后的血清IL-6和MMP-9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机体在急性高海拔暴露体力负荷后的血清IL-6和MMP-9[(29.56±1.26)ng/L、(285.25±11.67)mg/L]、均较海D-Lin-MC3-DMA溶解度平面对照值[(27.74±1.06)ng/L、(269.88±9.90)m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HBOP 5 d后急性高海拔暴露机体安静时的血清IL-6bioresponsive nanomedicine和MMP-9水平[(23.26±1.25)ng/L、(230.28±11.96)ng/L]均较4 000 m对照值[(28.96±1.38)ng/L、(281.50±12.32)ng/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BOP 3 d、7 d后急性暴露于4 000 m体力负荷后的血清IL-6和MMP-9水平均较4 000 m对照值明显降低(均P<0.01),且HBOP 7 d后的IL-6和MMP-9水平均较HBOP3 d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人体急性暴露于高海拔时血清IL-6和MMP-9明显增高,HBOP可显著降低急性高海拔暴露人体安静和体力负荷后的IL-6和MMP-9水平,能有效防止缺氧机体的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从而提高机体在高海拔环境下的劳动能力,而且经HBOP 7 d后的效果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