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在高血压患者围麻醉诱导期进行术前预给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使机信封法选择烟台市烟AG-221体内实验剂量台山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进行麻醉诱导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以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预给生理盐水,研究组术前预给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入手术室即刻SBP为(149.53±1SAHA抑制剂1.12)mmHg,DBP为(82.04±7.26)mmHg,HR为(81.04±7.25)bpm,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5、5.462、6.400,P<0.001);插管即刻SBP(150.14±10.85)mmHg,DBP(80.50±8.17)mmHg,HR(80.98±9.01)bpm,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9、5.821、7.789,P<0.001);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29)。结论 高血压患者围麻醉诱导期进行术前预给右美托咪定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平稳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不良反应,从而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手Genetic susceptibility术顺利进行,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Author: admin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各因素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妇产科诊断为PCOS后经规范治疗成功妊娠和分娩的产妇143例。根据是否合并GDM将其分为GDM组(43例)和非GDM组(100例)。检测所有患者临床指标,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临床指标,并Compound C小鼠对PCOS合并GDM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RNAi Technology,并分析不同因素对PCOS合并GDM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因素的预测价值。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143例PCOS患者中43例合并GDM,发生率为30.07%。GDM组GDM家族史占比、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睾酮(testosterone,T)、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均高于非GDM组,性激素结合蛋白(sex hormone binding protein,SHBG)水平低于非GDM组(P<0.05)。T、HOMA-IR、GDM家族史、CysC均为PCOS合并GDM的独立危险因素,SHBG为PCOS合并GDM的保护因素(P<0.05)。GDM家族史具有较低的AUC(预测价值)。综合指标APLX4032体内UC明显高于单个因素(P<0.05)。GDM组产后出血率高于非GDM组(P<0.05)。两组间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OMA-IR、GDM家族史、CysC均为PCOS患者合并GDM的独立危险因素,SHBG为其保护因素,除GDM家族史外,其他因素均对PCOS合并GDM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云南省布朗族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特点研究
目的 调查云南省勐海县布朗族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流行特点及其它代谢性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 2017年2~3月对布朗族聚集且交通便利的5个行政村、18岁及以上3365名居民进行普查,纳入研究3258名。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virus-induced immunity查、实验室检测和超声检查。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为标准人口构成,计算布朗族成人NAFLD的标化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的患病因素。结果 布朗族成人总selleckchem体NAFLD标化患病率为16.7%,其中女性患病率为19.9%,显著高于男性的13.6%(x~2=4.896,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群和女性NAFLD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_(趋势)<0.001);调整年龄、性别、文化selleck产品程度、吸烟和饮酒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OR:21.6,95%CI 16.8~27.9,P<0.05)、向心性肥胖(OR:14.2,95%CI 10.9~18.6,P<0.05)、高血压(OR:3.7,95%CI 2.8~4.9,P<0.05)、高甘油三酯血症(OR:3.6,95%CI 3.0~4.4,P<0.05)和糖尿病(OR:3.3,95%CI 2.4~4.4,P<0.05)患者患NAFLD的风险均显著高于他们的对照组。结论 布朗族成人有较高的NAFLD患病率,NAFLD与肥胖的关联强度最强,布朗族成人肥胖管理是NAFLD及其它代谢紊乱性疾病管理的关键环节。
孔雀石绿对金属Co超填充和成核过程的影响
随着芯片制程低于7 nm,互连线后端填充的Cu线电阻急剧增加,而平均自由程更低的金属Co可以用来取代Cu,以减少由外表面和晶界处发生的散射导致的线电IDN-6556浓度阻RAD001临床试验增长。在此选用CoSO_(4)作为主盐,硼酸为缓冲剂,以孔雀石绿(MG)为抑制剂进行研究。通过电化学伏安法测试,发现随着MG浓度的增加,金属Co的沉积过电势逐渐增加,沉积受到抑制。利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测试,得出加入MG的加入对整个沉积过程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这是因为MG容易吸附在阴极表面,与Co~(2+)形成配位键,从而抑制了Co~(2+)还原。而且随着对流过程的增强,阴极电流密度逐渐减小。最终确定镀液配方为0.4 mol/L CoSO_(4),0.5 mol/L硼酸,少量Cl~(-),20 ×10~(-6) MPS和10 ×10~(-6) MG,在-1.27 V,pH=4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微米级别PCB盲孔的超填充。由计时电流法测定的曲线分析得出金属Co的成核方式为三维瞬时成核。通过量化计算和分子静电势可知,静电势分布在78-35 kcal·moimmunological ageingl~(-1) 之间,MG分子中与氮相连的共轭结构吸附在阴极表面,而其中的苯环结构通过离域π键结构与Co~(2+)发生作用,从而抑制了Co~(2+)沉积过程。
黄芪-当归药对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分子机制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Cell Biology Services学结合体内动物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黄芪-当归药对(芪归药对)干预糖尿病心肌病(DCM的作用机制。方法MDV3100试剂: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数据库中筛选黄芪、当归二味药物的活性成分及基因靶点,通过疾病数据库检索DCM的有关靶点,经过比KPT-330体外对得到芪归药对和DCM的共同特异性靶点,建立芪归药对”主要活性成分-DCM-靶点”作用网络,进行化合物-DCM共同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通过复合分子检测法(MCODE)进行重要模块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确定了126个芪归药对治疗DCM的核心靶点;经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上述关键靶点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细胞凋亡等通路有关;体内实验发现芪归药对可延缓高糖对DCM大鼠的心肌细胞损伤,提示芪归药对对以上病理进程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结论:芪归药对可能通过作用于白细胞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肿瘤坏死因子,TP53基因,核转录因子等多个靶点治疗DCM,其主要途径为调节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调节糖脂代谢,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为DCM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甘姜苓术汤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TGFβ-1和MMP-3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甘姜苓术汤对兔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膝骨关节炎病程变化的认识,探讨甘姜苓术汤发挥药理学作用的机理,为临床治疗KOA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材料与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28只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组和甘姜苓术汤组四组。每组7只,空白组不做处理,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组和甘姜苓术汤组采用改良Hulth法制备兔KOA模型,选用兔左腿膝关节。造模后常规饲养两周,各组随机挑选一只日本大耳白兔处死,解剖膝关节观察造模关节情况,同时结合Lequesne MG评分(行为学评分)评估造模情况,对手术的局部膝关节进行观察并记录,造模成功后依照实验设计进行药物干预治疗治疗,空白组与模型组每只日本大耳白兔予蒸馏水5ml/d灌胃;甘姜苓术汤组每只给予生药量为4.7g的常规煎服汤剂5ml/d灌胃;双氯芬酸钠组每只予9.7mg双氯芬酸钠溶于5ml/d蒸馏水中灌胃;对各组的日本大耳白兔进行连续灌胃给药干预4周,治疗期间以Lequadolescent medication nonadherenceesne MG评分为指标观察并记录日本大耳白兔的行为学变化。药物干预4周后,分别对各组膝关节软骨进行大体观察,以及利用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膝关节软骨的形态学改变情况。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关节液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蛋白质含量。结果:1.甘姜苓术汤能显著改善实验动物的行为学评分,Lequesne MG评分于造模前均正常,造模后模型组、甘姜苓术汤组和双氯芬酸钠组评分明显增高,但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后软骨形态学观察,与模型组相比,甘姜苓术汤组和双氯酸芬钠组表层软骨剥脱较少,簇集表现不明显,细胞核变性较轻微,且甘姜苓术汤组的改善程度略优于双氯酸芬钠组。3.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其余三组兔膝关节液中MMP-3和TGF-β1表达水平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氯芬酸钠组相Belumosudil使用方法比,甘姜苓术汤组兔膝关节液中MMP-3和TGF-β1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购买MS-275.ELISA法检测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其余三组兔膝关节液中MMP-3和TGF-β1表达水平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氯芬酸钠组相比,甘姜苓术汤组兔膝关节液中MMP-3和TGF-β1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实验所采用的改良Hulth法复制日本大耳白兔KOA模型,能够使模型兔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关节炎特征表现,具有成模快,成本低廉,且稳定性良好等特点。且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两种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有增高表现。2.甘姜苓术汤干预KOA兔后,通过对其进行行为学及软骨形态学观察及评分,提示本方可以有效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减轻疼痛、肿胀症状,减轻滑膜炎性增厚程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关节软骨损伤情况3.甘姜苓术汤对兔膝关节软骨损伤有治疗作用的机制与其可降低膝关节液中MMP-3和TGF-β1两个指标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痛风石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痛风石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痛风石的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1Enasidenib IC506—2021年就诊于我院山东省痛风病临床医学中心的2 290例痛风病人的临床资料,比寻找更多较有痛风石组和无痛风石组病人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病人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和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46~7.489,Z=-13.146,P<0.05)。两组病人合并高血压、高糖血症及糖尿病、肾功能轻度及中/重度受损的构成比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60~59.478,P<0.05);两组合并肥胖、高胆固醇血症与高三酰甘油血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高糖血症及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病程长等是痛Bio-based biodegradable plastics风石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72~2.865,95%CI=1.022~4.730,P<0.05)。结论 痛风石病人有年龄更大、病程更长、eGFR更低,以及血压、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等更高的临床特点。年龄大、高血压、高糖血症及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肾功能受损、病程长等是痛风石发生的危险因素。
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共病老年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水平及意义
目的 :了解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共病老年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探索NLR水平变化与患者肝,肾等终末脏器损伤的关联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3-8月在上海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65岁及以上辖区居民200例,平均年龄(72.98±5.78)岁。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1例;高血压和糖尿病共病患者、monogenic immune defects单纯高血压患者、单纯糖尿病患者、正常老年人各50例,分析4组对象的NLR及肝、肾功能。结果 :高血压和糖尿病共病组的NLR显著高LXH254 IC50于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及正常老年组。根据NLR水平将高血压和糖尿病共病组分为NLR高值组(> 2.61)与NLR低值组(≤2.61),NLR高值组肾损伤标志物(尿微量蛋白/尿肌酐、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高于NLR低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肝功能损伤标志物(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GSK1120212临床试验论 :高血压和糖尿病共病老年人外周血NLR水平明显升高,炎症状态活跃,NLR水平升高与高血压和糖尿病共病患者的肾脏功能损伤相关。对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共病患者管理可参考外周血NLR水平,加强对高NLR水平患者综合管理。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社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社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录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药物用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在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可进一步优化患者生理状态(P<0.05);高血压疾病治疗阶段,药物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能够更好地实现控压,且对于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应用价值显著(P<0.05);基于优化hepatobiliary cancer高血压患者病情的目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药物的使用对于改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指标效果较高,可进一步优化患者血压指标状态(P<0.05);GSK1120212 IC50有效的药物干预能更好地促进社区高血压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效改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使用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次数均得到显著的优化(P<0.05);在优化社区高血压患者病情的这个干预阶段,治疗药物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为主,能更好地优化患者的血压状态,改善生理功能,优化生活质量评分(P<0.05)。结论 为了更好地优化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状态,实现病程进展阶段的有效控压,优化患者selleckchem S63845的生活质量。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保证患者有效控压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治疗安全性,促进患者血压过高的症状表现,改善优化生活质量的评分,有推广价值。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患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状(SFTS)发病期和恢复期的凝血和血栓相关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4月12日至8月12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SFTS患者, 其中SFTS发病期36例, SFTS恢复期18例, 并招募36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 采集血浆标本。回顾性分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浓度。统计比较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SFTS发病组PT[12.5(12.1, 13.6)s比1HIV phylogenetics0.8(10.5, 11.5)s, P0.05]较长, 但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14.0~21.0 s);APTT[49.1(42.0, 58.2)s比28.5(26.6, 30.4)s, P0.05]较长;FDP[6.07(2.67, 8.64)μg/ml比1.00(0.80, 1.87)μg/ml]和D-D[2.27(1.04, 2.98)μg/ml比0.30(0.21, 0.47)μg/ml]较高(P均0.001);血浆TAT[16.05(8.05, 26.58)ng/ml比3.55(2.60, 4.85)ng/ml]和PIC浓度[4.44(2.52, 5.54)μg/ml比0.STM2457半抑制浓度84(0.60, 1.35)μg/ml]较高(P均0.001);TM[(19.41±8.29)Twww.selleck.cn/products/StaurosporineU/ml比(9.33±1.89)TU/ml]和t-PAIC浓度[(37.52±21.10)ng/ml比(7.06±3.37)ng/ml]较高(P均0.001)。SFTS恢复组患者血浆中TAT浓度为9.10(3.95, 18.40)ng/ml, 仍高于正常参考范围(4 ng/ml), PIC浓度低于SFTS发病组[1.91(1.45, 2.93)μg/ml比4.44(2.52, 5.54)μg/ml, P0.05], TM和t-PAIC低于SFTS发病组(P均0.05)。结论 SFTS患者发病期机体凝血系统激活, 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恢复期血管内皮损伤情况减轻, 但机体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系统障碍, 提示当体内病毒清除后, 仍需继续监测凝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