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医院医度云系统的肝门部胆管癌真实世界研究,通过真实世界证据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及寻找简单有效的预后评价指标,进而获得有关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与确定简单有效的预后评价指标的真实世界证据。方法基于医院医度云系统,收集整理2015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住院时间、并发症、治疗方式、术后复查以及随访相关数据。将intracameral antibiotics所有数据输入到EXCEL数据库中,并根据研究目的筛选出适当的研究对象。然后,通过SPSS25.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详尽的统计分析。结果1.建立了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EXCEL数据库,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辅助治疗、并发症和随访信息等。截止2022年10月,共收集128例患者的完整资料。2.128例患者中有60例(46.9%)行根治性手术治疗,33例(25.8%)行姑息性手术治疗,35例(27.3%)行PTCD减黄治疗。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根治性手术患者生存时间大于姑息性手术治疗患者,姑息性手术患者生存时间大于PTCD减黄患者(P<0.05)。但患者住院时间根治性手术患者大于姑息性手术治疗患者,姑息性手术治疗患者大于PTCD减黄患者(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93例行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联合尾状叶切除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率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尾状叶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尾状叶切除者与保留尾状叶者术后总体生存期上存在明显差异,联合尾状叶切除者生存时间优于保留尾状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onodera 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OPNI)<41.975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OPNI≥41.975组患者(20.8%VS5%,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OPNI<41.975组长于OPNI≥41.975组(3.45±0.49d VS3.02±0.96d,P<0.05)。OPNI≥41.975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OPNI<41.975组患者(P<0.05)。以OP确认细节NI=41.975作为临界值时,与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2002,NRS2002)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00,t=7.276,P<0.001)。结论1.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最有效的手段,姑息性切除次之,PTCD减黄治疗是不能手术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实施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其术后生存时间显著优于仅采用姑息性切除或PTCD减黄患者。2.联合尾状叶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独立影响因素。实施联合尾状叶切除的患者,其根治性情况比采用保留尾状叶的患者更为理想,其生存期也更长,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3.OPNI确认细节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OPNI<41.975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OPNI≥41.975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OPNI<41.975组长于OPNI≥41.975组。OPNI≥41.975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OPNI<41.975组患者。可以将OPNI=41.975作为诊断临界值,用于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手术前营养风险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筛查和评价并判断患者预后情况,通过早期有效的干预改善患者生存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