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黄连碱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杨酸钠、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及饥饱失常多因素诱导CAG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叶酸组,黄连碱高、低剂量组,黄连碱高、低剂量组分别灌以黄连碱(50、10 mg·kg~(-1)),叶酸组灌以Biomass organic matter叶酸2mg·kg~(-1),干预60天。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病理学变化;电镜观察胃黏膜细胞超微结构;免疫比浊法检测大鼠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以及计算PGⅠ/PGⅡ(PGR)比值;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胃泌素17(G-17)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SI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PI3K、p-Akt、mTOR)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蛋白表达含量;RT-qPCR检测TGF-β_(1)、PI3K、Akt、mTOR、PTEN、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II(LC3-II)和酵母Atg6同源物(Beclin-1)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黏膜组织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胃黏膜细胞超微结构细胞核固缩,线粒体数量少,肿胀,结构异常;模型组血清G-17、PGⅠ、PGR及胃组织PTEN蛋白及mRNA降低(P<0.05),血清IL-6、IL-1β、TNF-α及胃组织TGF-β_(1)、PI3K、Adavosertib化学结构Akt和mTOR蛋白及mRNA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可以不同程度改善CAG大鼠病理损伤和胃黏膜细胞超微结构,升高血清G-17、PGI、PGR表达水平(P<0.05),降低IL-6、IL-1β、TNF-α水平(P<0.05),黄连碱高剂量组可以下调TGF-β_(1)、PI3K、Akt和mTOR蛋白及mRNAG-221A(P<0.05)。结论:黄连碱对CAG大鼠有治疗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以及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发挥保护胃黏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