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帕金森小鼠脑肠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帕金urine microbiome森(PD)模型小鼠行为学、结肠及中脑黑质部相关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鱼藤酮连续灌胃4周构建PD小鼠模型。针刺组于造模成功后电针刺激“百会”“曲池”“足三里”,疏密波,频率2 Hz/15 Hz,强度1 mA,20 min/次,1次/d,针刺5 d,休息2 d循环,共治疗14 d。干预结束后采用步态分析实验评估各组小鼠运动能力及运动协调性;肠推进率评估各组小鼠肠道传输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结肠活性氧(ROS)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及黑质中总蛋白(T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黑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平均速度、步率、正常步序比此网站、前后足间距离、四足的步幅长度、摆动速度、最大接触面积的最大强度降低(P<0.000 1,P<0.01,P<0.05,P<0.001),最大变化率升高(P<0.001),肠推进率降低(P<0.000 1),结肠中ROS荧光强度升高(P<0.01),结肠及脑黑质中GSH-Px、SOD水平降低(P<0.01,P<0.05),结肠及脑黑质中MDA含量升高(P<0.01),脑黑质中Nrf2阳性表达降低(P<0.000 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平均速度、步率、正常步序比、前后足间距离、四足步幅长度、摆动速度、最大接触面积的最大强度升高(P<0.01,P<0.05,P<0.001,P<0.000 1),最大变化率降低(P<0.01),小鼠肠推进率升高(P<0.001),结肠中ROS荧光强度降低(P<0.01),结肠及脑黑质中GSH-Px、SOD水平升高GSK J4 IC50(P<0.05),结肠及脑黑质中MDA含量降低(P<0.01),脑黑质中Nrf2阳性表达升高(P<0.000 1)。结论:电针疗法可改善PD模型小鼠的运动障碍、步态紊乱及肠道运动功能,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免受损害,其机制可能与电针可拮抗脑肠氧化应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