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eGFR下降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山西省部分地区正常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下降的患病率,并探讨正常白蛋白尿Transmembrane Transporters抑制剂的2型糖尿病患者eGFR下降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预防措施。方法:依托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系统,选取山西省4个监测点(杏花岭区、榆次区、壶关县、绛县)作为本次调查点。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每个调查点抽取48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集中现场调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家族史等)、吸烟、饮酒、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浆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肌酐(Cr)、血尿酸(UA)、尿素(BUN)、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值(UACR)、眼底检查、心电图等数据。根据UACR将纳入的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异常白蛋白尿两组,比较两组之间一般资料的差异。根据eGFR值进一步将上述两组分别分为eGFR下降组(<90ml/min/1.73m~2)和eGFR未下降组(eGFR≥90ml/min/1.73m~2),计算正常白蛋白尿组egreenhouse bio-testGFR下降的患病率,对比不同组间eGFR下降的比例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正常白蛋白尿组与异常白蛋白尿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显示,正常白蛋白尿组的平均eGFR为(92.70±15.00)ml/min/1.73m~2,异常白蛋白尿组的平均eGFR为(89.88±20.89)ml/min/1.73m~2,且两组间eGF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病程、BMI、FPG、HBA1c、SBP、DBP、Glb、BUN、Scr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异常白蛋白尿组中分别有36.7%(395/1075)、35.8%(97/271)的患者存在eGFR下降,提示部分正常白蛋白尿患者存在eGFR下降。3.在正常白蛋白尿临床GSK J4溶解度eGFR下降与eGFR未下降组中行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两组间年龄、病程、腰围、SBP、FPG、Hb A1c、UA、Gl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高龄(≥60岁)、高尿酸血症、长病程(≥10年)是正常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1.异常白蛋白尿T2DM患者平均eGFR值低于正常白蛋白尿T2DM患者,两组间eGFR值具有差异(P<0.05)。2.部分正常白蛋白尿T2DM患者中存在eGFR下降,比例为36.7%(395/1075)。3.高龄(≥60岁)、高尿酸、长病程(≥10年)是正常白蛋白尿T2DM患者出现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OR>1;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