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长期视野缺损研究

目的 观察小梁消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长期疗效及视野缺损进展情况。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62例接受小梁消融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例。主要观察指标为视野,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眼压、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和手术并发症。Wilcoxon符号秩检验用于比较手术前后的眼压和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使用加强版青光眼分期系统评估术前视野缺损的严重程度,将术前视野进行分期。将历次视野检查的弥漫性视野缺损参数PF-03084014价格(Octopus视野的平均缺损,Humphrey视野的平均偏差)与时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方程斜率判断视野缺损是否进展,计算视野进展率并进一步探索视野缺损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 62例病例的术前眼压为(20.9±7.5)mmHg,术前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为(2.6±1.2)种。术后5年眼压降低至(17.6±3.4)mmHg(P=0.018),用药数量减少至(2.3±1.1)种(P=0.317)。病例视野缺损出现进展共计14例,进展率为22.6%。视野缺损进展组和无进展Laduviglusib价格组在糖尿病史和术前视野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糖pathological biomarkers尿病史的病例中出现视野缺损进展的比例为46.2%,而在无糖尿病史的病例中仅16.3%(P=0.022)。术前视野分期较轻(0~3期)的病例中出现视野缺损进展的比例为38.9%,而在术前视野分期较重(4~5期)的病例中为15.9%(P=0.049)。结论 小梁消融术的长期疗效明确;小梁消融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视野缺损持续进展,术后随访时应关注青光眼功能损害;有糖尿病史和术前视野分期较轻的患者出现视野缺损进展的可能性高,在术后随访时应提高随访频率、密切监测患者的视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