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黎芦醇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糖异生途径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糖异生能力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负重游泳训练模拟长时间大强度运动。6-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白藜芦醇组(R),运动组(E),白藜芦醇+运动组(RE),每组12只。E组和RE组每天负重5%游泳1小时,每周6天,共6周。R组和RE组灌胃50 mg/kg的白藜芦醇溶液,C组和E组灌胃等体积的二甲基亚砜溶液。给药方式为运动后1h后灌胃,每天一次,连续6周。最后—次运动结束时检测即刻血糖,24h后收取血液和肝脏等组织,检测大鼠血浆BUN、CK水平衡量疲劳程度;检测血糖浓度、肝糖原水平、乳酸和丙酮酸含量衡量肝脏糖异生水平;试剂盒检测PEPCK和G6Pase含量;RT-PCR检测肝脏组织SIRT1、CREB和PGC-1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经过六周的干预后,对大鼠血浆BUN和CK水平进行运动×白藜芦醇的双因素方差分析,BUN水平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E组血浆BUN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RE组血浆BUN含量显著低于E组(P<0.01)。CK水平不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E组血浆中CK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RE组血浆中CK含量显著低于E组(P<0.05)。Z-VAD-FMK浓度(2)经过六周的干预后,对大鼠血糖和肝medical management糖原水平进行运动×白藜芦醇的双因素方差分析,血糖水平不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E组血浆中血糖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1),RE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E组(P<0.05)。肝糖原水平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E组大鼠肝糖原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1),RE组大鼠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E组(P<0.01)。经过六周的干预后,对大鼠肝脏中乳酸含量、丙酮酸含量和乳酸/丙酮酸比值进行运动×白藜芦醇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三者水平均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E组大鼠肝脏中乳酸、丙酮酸含量和乳酸/丙酮酸比值显著高于C组(P<0.01,P<0.01,P<0.01),RE组大鼠肝脏中乳酸、丙酮酸含量和乳酸/丙酮酸比值显著低于E组(P<0.01,P<0.05,P<0.01)。(3)经过六周的干预后,对大鼠肝脏中PEPCK和G6Pase含量进行运动×白藜芦醇的双因素方差分析,PEPCK含量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E组大鼠肝脏中PEPCK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1),RE组大鼠肝脏中PEPCK含量显著高于E组(P<0.01)。G6Pase含量不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E组糖异生限速酶G6Pase的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RE组糖异生限速酶G6Pase的含量高于E组,但无显著差异Tamoxifen(P>0.05)。(4)经过六周的干预后,对大鼠肝脏中SIRT1、CREB和PGC-1α的mRNA进行运动×白藜芦醇的双因素方差分析,SIRT1、CREB的mRNA不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R组肝脏中SIRT1的mRNA显著高于C组(P<0.01),E组肝脏中SIRT1、CREB的mRNA显著低于C组(P<0.01),RE 组肝脏中 SIRT1、CREB 的 mRNA 显著高于 E 组(P<0.01)。PGC-1α的mRNA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E组大鼠肝脏中PGC-1α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1),RE组大鼠肝脏中PGC-1α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E组(P<0.01)。结论:白藜芦醇对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导致的运动性疲劳有改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IRT1/CREB/PGC-1α通路,提高PEPCK活性,促进肝脏糖异生,升高血糖和肝糖原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