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随访转归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作为胃癌癌前病变,在胃癌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随访转归情况,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转归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2年6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就诊经过胃镜及病理活组织检查首次明确为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2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纳入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个人基本资料、生活饮食习惯、既往病史、既往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等信息,同时收集患者的内镜及病理资料,如病变部位、病变内镜下表现、是否合并萎缩、肠化等,并且完善幽门螺杆菌检测确定是否存在Hp感染,通过一定时间的随访,对比随访前后两次的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判断LGIN患者的转归情况,并将其分为病变进展组及非进展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GIN患者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一般资料:LGIN患者年龄分布广泛,最大者年龄为85岁,最小者仅29岁,平均年龄为57.12±10.19岁,以45-59岁年龄段多见。性别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68:1。(2)内镜资料:283例LGIN患者病变主要位于胃窦部,其次是胃角,贲门/胃底及胃体相对较少,病变部位与年龄、性别分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病变内镜下表现以粗糙糜烂型为主、其次为增生隆起型、溃疡凹陷型及平坦浅表型。其中溃疡凹陷型组相对平坦浅表型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较高,但不同镜下表现与年龄分组间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病理资料:283例LGIN患者病理等级构成以轻度异型增生为主,占85.9%(243/283),中度异型增生占14.1%(40/283),不同病理等级程度与各年龄段分组及病灶部位分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LGIN合并萎缩、肠化分别占57.2%(162/283)、77.0%(218/283),且萎缩、肠化以轻度及中度为主,不同年龄段分组间与是否合并萎缩及肠化存在正相关(P<0.05)。(5)Hp感染情况:283例LGIN合并Hp感染占51.6%(146/283),部位以胃窦部多见,但各部位间Hp感染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阶段间Hp感染也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p感染与是否合并萎缩及肠化相关,且与萎缩、肠化的程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6)LGIN患者病变转归情况及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283例LGIN患者随访发现病变逆转占60.4%,病变稳定占31.5%,病变进展占8.1%,其中有5例进展为腺癌,总的癌变率为1.8%。年龄、性别、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饮酒史、喜食腌制品、喜食浓茶、Hp感染、病变部位、病变内镜下表现均与LGIN进展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饮Y-27632抑制剂酒史(P=0.022,OR=3.224,95%CI:1.183-8.782)、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P=0.029,OR=3.526,95%CI:1.13oral oncolytic6-10.947)、合并有Hp感染(P=0.024,OR=4.220,95%CI:1.205-14.783)、病变部位位于贲门/胃底(P=0.004,OR=6.838,95%CI:1.874-24.958)以及内镜下表现为溃疡凹陷型(P=0.023,OR=5.073,95%CI:此网站1.245-20.667)是LGIN患者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1.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以男性多见,其年龄分布广泛,主要以中老年为主,并且以45-59岁年龄段多见,病灶主要位于胃窦部,内镜下表现以粗糙糜烂型及增生隆起型为主,病理等级构成以轻度异型增生为主。2.LGIN患者伴有萎缩、肠化及Hp感染的比例在本研究中分别占57.2%、77.0%、51.6%,且萎缩及肠化的程度主要以轻度及中度为主,与年龄及Hp感染相关。3.本研究283例LGIN患者随访转归中,病变逆转占60.4%,病变稳定占31.5%,病变进展占8.1%,总的癌变率为1.8%。有饮酒史、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合并有Hp感染、病变位于贲门/胃底与病灶内镜下表现为溃疡凹陷型是LGIN患者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