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以及如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是学microbiota dysbiosis校和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领域。目前许多有关心理健康的研究都表明,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限制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严重的心理问题还会让学生产生消极负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中等职业学校其他课程也很难实施有效的教学,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到人才的培养。本研究采用《SCL-90症状自测量表》,对芜湖市某中职学校的382名中职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以及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并实施教学,以探讨这种教育形式是否能够帮助改善或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的重点是心理健康课的干预效果。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及自愿原则,随机挑选80名学生作为干预对象,并按随机原则进行分组,4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4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根据设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教学,对照组正常完成教学活动不实施此干预。利用SPSS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测和后测的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心理健康教育课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有影响,是否起到积极影响。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改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建议。主要研究结Baricitinib抑制剂果如下:第一,中职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第二,不同性别的中职学生在精神病维度上存在差异,不同生源地的中职学生在强迫症状维度上存在差异。第三,实验组被试完成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之后,实验组在课程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课程之后的实验组被试心理健康水平明显MCC950抑制剂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则始终没有变化。说明心理健康课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影响,在学校中开设固定的心理健康课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