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治疗肺癌所致肝脏毒性发生率的Meta分析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评估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肺癌所致肝毒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从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elleckchem AMG510Cochrane英文数据库和CNKI、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8月收录的有关ALK TKIs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英文数据库的检索策略为(“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ND(“crizotinib” OR “brigatinib” OR “lorlatinib” OR “ceritinib” OR “alectinib” OR “ensartinib”)AND(“clinical trial”)。中文数据库的检索策略为(“克唑替尼”或“色瑞替尼”或“阿来替尼”或“步加替尼”或“劳拉替尼”或“恩沙替MS-275尼”)和(“肺癌”或“非小细胞肺癌”)和(“临床研究”)。提取的数据通过随机效应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总发病率。使用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调查异质性的来源。结果 共纳入33项临床试验。所有级别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27.42%和30.80%。3~4级AST和ALT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3.22%和5.99%。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显示,色瑞替尼相关的AST(P=0.002)、ALT(P=0.010)升高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药物。阿来替尼更容易导致胆红素升高(所有级别18.37%,P=0.022;高级别1.10%,P=0.045)。亚洲人群更易发生1~2级AST和ALT升高事件。结论 已上市的ALK TKIs均会导致不同比例肝毒性事件,但发生率存impedimetric immunosensor在差异,其中色瑞替尼的肝毒性最严重,但总体耐受性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