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指原发于颅内、脊髓、软脑膜等部位的侵袭性结外淋巴瘤,其预后差,长期生存率低。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对大部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敏感的联合化疗方案对PCNSL不敏感,对于PCNSL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目前仅有IELSG和MSKCC两种预后评分模型对PCNSL进行预后分层,本研究旨在分析以HD-MTX为基石的诱导方案之间有无差别,以及进一步建立新的预后评分系统对PCNSL的预后进行评估。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收治的65例PCNSL患者,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影像学资料、病理学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及疗效、随访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IBM 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Graph Pad Prism 8软件绘图,符合正态分布的分类变量差异性检验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单因素分析筛选变量,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对所绘制的生存曲线进行Log-Rank检验,对筛选出的变量进行多因素Cox回归构建预后模型。双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73.8%的患者应用了R-MT的方案,其CR率为50%,OR率为66.7%;RM组占13.8%,CR率和OR率均为55.6%;MT组占7.6%,CR率为40%,OR率为80%;R2-M和R-TSPA组的CR率均为100%,但均为个案,各组之间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三药组的OR率为74.0%,两药组的OR率为80.0%,其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中共有4例接受了ASCT巩固治疗方案,至随访日期仍为CR状态。8例接受了R-MA的巩固治疗方案,至随访日期仍为CR状态。3例接受了BTKi维持治疗,2例接受了来那度胺维持治疗,至随访日期仍为CR状态,OS分别为15、14、13、14、14个月。对诱导治疗达到CR/PR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接受巩固/维持治疗能显著改善PCNSL的PFS,而OS无明显获益S63845配制。2.截止至随访日期2022年5月1日,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95%CI:18~26)。共计死亡20例(30.8%),生存40例(61.5gluteus medius%),失访5例(7.7%);因疾病进展或复发而死亡的患者15例(23.1%),其他死亡原因包括感染,急性肾损伤等治疗相关并发症。中位OS约为32个月,中位PFS未达到,2年OS率约为71%,2年PFS率约为69%。3.对64例接受基于HD-MTX为诱导治疗方案的患者的OS和PFS进行了单因素COX分析,OS的单因素预后分析表明:男性,KPS<70分,ECOG>1分,深部脑组织受累,GCB表型,CD10确认细节阳性和Bcl-6阴性是PCNSL的预后不良因素;PFS的单因素预后分析表明男性疾病进展的风险大于女性。并进一步采用Log-Rank检验对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因素进行检验,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1的预后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同时纳入IELSG及MSKCC中关于年龄的分组,结果提示:性别、深部脑组织受累和Bcl6表达情况是影响PCNS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将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预后因素(性别、深部脑组织受累和Bcl6表达情况)进行预后模型的建立,将PCNSL患者分为低、中、高危,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4.对所收集的基本资料按照性别分组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提示男女之间CD10表达情况和血清总胆固醇的含量有统计学差异。5.对64名接受基于HD-MTX诱导化疗方案的患者在MTX注射后12小时、36小时后进行血清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检测结果提示在诱导治疗过程中出现PD的15例患者,12h后甲氨蝶呤血药浓度会更高。6.对50例有骨髓穿刺结果的患者进行骨髓流式细胞术分析,其中有3名患者骨髓中有异常中等大小的单克隆B细胞,这群B细胞与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的表型不同,1名患者在复发时骨髓中并未出现单克隆B细胞。结论:1.PCNSL患者预后差,早期易复发,总生存期短,接受以HD-MTX为基础的诱导化疗方案能改善部分患者预后。两药与三药诱导方案无明显疗效差异,而ASCT作为巩固方案安全有效。来那度胺或BTKi在维持治疗中能使患者获益,接受巩固/维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PFS。2.男性、深部脑组织受累和Bcl6阴性是影响PCNS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是PCNSL出现疾病进展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3.应用HD-MTX12h后血清MTX血药浓度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