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类报纸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议题报道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我国民众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还较为欠缺。这导致了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和治疗的延迟。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社会问题。媒体构建了公众对疾病的认知,而都市报作为最贴近日常生活、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纸质媒体,其在传播健康信息和促进公众养成健康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南方都市报》的阿尔茨海默病报道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了内容分析法和批评隐喻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量化与质化结合的方式,本文系统分析了《南方都市报》2001至2021年期间阿尔茨海默病议题的传播特征。通CCRG 81045试剂过报道倾向、报道框架等变量分析该议题的媒介呈现特点,方便读者对阿尔海默病议题报道进行整体把握。同时为了挖掘疾病的深刻意涵,本文从患者形象出发,分析疾病的污名化现象和其背后隐喻。研究发现,《南方都市报》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报道数量波动较大,受节日影响大;主要信源为媒体和家属,医生和专家等权威信源缺乏;报道基调消极为主,个人案例的报道中消极倾向尤为严重;不同主题在框架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报道病患的过程中缺乏对阿尔茨海默病预防和诊断等知识的科普。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患者形象入手,对报道中的污名化和隐喻做进一步质化研究。研究发现,《南方都市报》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报道中存在着刻板印象,患者被认为是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患者是沉默的,缺乏自我表述的机会,他们是被医生和亲属描述的;所报道的患者绝大多数位于疾病末期,患者的身体和认知缺陷以及反常行为被着重刻画。在疾病的描述上,阿尔茨海默病的隐喻都围绕在两个层面上运行:第一它被概括为一种强大的、冷酷的、富有侵略性的、隐秘的、邪恶力量,第二它被描述为有目的地夺取人精神和生命的。最后,针对《南方都市报》阿尔茨海默病报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专家和病患等信源比例,规范报道用语,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等报道建议。同时本文引入了建设性新闻理念,就如何进行阿尔茨海默病议题的建设性新闻报道提出了几点思考,比如对潜在解决方案“喘息control of immune functions服务”进行深入报道、探索阿尔茨海默病购买LEE011报道的恢复性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