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1.探讨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为指导MIBC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分析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在MIBC中的表达情况及不同表达状态的预后,评估上述两种标志物与不同分型的相关性,并通过IHC构建出与p53、HER2相关的分子分型,从而为临床选择最合适的辅助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建议。方法:1.收集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海南省人民medial oblique axis医院)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泌尿外科住院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MIBC的病例100例,其组织学类型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通过回顾性分析入组的100例MIB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电话问询、门诊复诊的方式对患者的生存状况进行随访。运用IHC检测MIBC病理标本CK20、CK5/6表达水平,将MIBC分为管腔型(CK20+,CK5/6-)、基底型(CK20-,CK5/6+)、双阳型(CK20+,CK5/6+)和双阴型(CK20-,CK5/6-),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确认细节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2.通过IHC检测p53、HER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评估上述两种标志物与CK20、CK5/6的相关性及在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达RSL3情况,构建与p53、HER2相关的分子分型并探究其预后和最佳治疗方案。3.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R语言软件survival包进行Kaplan-Meier分析作图。结果:1.本研究共入组100例MIBC患者,43例(43%)为管腔型,34例(34%)为基底型,13例(13%)为双阳型,10例(10%)为双阴型,其中管腔型患者占比例最高。2.不同分子分型在病理分期和远处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腔型和双阳型患者多为T2期,较少发生远处转移;而基底型和双阴型患者多为T4期,且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3.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管腔型和双阳型患者的OS及DFS均高于基底型和双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病理分期、远处转移、分子分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病理分期、分子分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IHC检测p53和HER2的表达情况,p53阳性表达患者22人(22%),阴性表达患者78人(78%);HER2阳性表达患者51人(51%),阴性表达患者49人(49%),经Kaplan-Meier分析表明p53、HER2表达阴性组患者的OS和DFS均高于阳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HER2均可作为评估MIBC预后的分子标记物。6.p53表达与CK20和CK5/6表达无相关性(r=0.179,r=-0.113,P>0.05);HER2表达与管腔型肿瘤标志物CK20表达呈正相关(r=0.380,P<0.05),与基底型肿瘤标志物CK5/6表达呈负相关(r=-0.199,P<0.05)。7.p53表达在四种分子分型中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ER2在四种分子分型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腔型肿瘤中高表达HER2。8.p53由于与CK20和CK5/6均无相关性,且在各分型中表达均无差异,因此暂无法对其分型。9.构建出一个与HER2相关的全新分型并将其命名为HER2型(CK20+,CK5/6-,HER2阳性),HER2型属于管腔型的一种,并分析了HER2型患者的生存情况,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HER2型与管腔型中非HER2型患者的OS、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报道1例HER2型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新辅助治疗后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探讨HER2型MIBC的最佳辅助治疗方案。结论:1、基于免疫组化的MIBC分子分型可分为四型:管腔型、基底型、双阳型、双阴型。2、MIBC分子分型与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明显相关,管腔型和双阳型患者多为T2期,较少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好;基底型和双阴型患者多为T4期,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依据不同分子分型的特征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评估预后。3、p53可作为评估MIBC预后的指标,但与MIBC分子分型无相关性。4、HER2可作为评估MIBC预后的指标,且与管腔型有相关性,HER2结合分子分型能更好地指导MIBC个体化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