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原酸介导的免疫疗法结合饥饿/化学动力疗法增强癌症治疗效果研究

癌症一直以来都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即便目前的手术切除、化疗及放疗技术不断改进,但是仍然难以根治癌症。目前,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包括靶向疗法、免疫疗法、化Mirdametinib说明书学动力学疗法(CDT)、饥饿疗法等,在癌症治疗领域都取得不小的研究进展,但是这些新颖疗法都各有优缺点,难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因此,一种类似于鸡尾酒的联合治疗方式引起了强烈的研究兴趣。联合治疗作为治疗癌症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多种治疗手段的优点,取得更好的癌症治疗效果。但是,如何通过简便的方法构建多功能纳米平台,实现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和协同效应,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金属多酚网络(MPNs)是一种快速自组装网络结构,可以作为纳米载体进行药物负载和实现药物靶向递送。本研究利用叶酸(FA)修饰的MPNs在自组装过程负载葡萄糖氧化酶(GOx)和绿原酸(CHA)制备一种多功能纳米载体(F-MGC),从而实现肿瘤饥饿/化学动力/免疫联合治疗。本non-immunosensing methods课题相关研究内容包括:1.F-MGC的制备及理化性质表征。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分析验证FA修饰到活性酯末端的8臂聚乙二醇(8 arms PEG-SS)。将叶酸-聚乙二醇-多巴胺(FA-PEG-DA)、GOx、CHA以及Fe~(3+)离子采用一锅法的方式全部加入并搅拌制备F-MGC。通过马尔文粒度仪、透射电镜对其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进行检测。使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以及Bradford试剂盒、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另外,通过体外模拟释放实验评估F-MGC的释药性能。实验结果证明,FA以2:1的接枝率成功通过酰胺键结合到8 arms PEG-SS的末端。同时,制备的F-MGC具有较小的粒径(101.45±7.61 nm)、优良的分散性(PDI=0.37±0.058)以及弱酸环境释放活性成分的智能响应性。2.F-MGC体外葡萄糖消耗及CDT功效评估。在GOx和Fe~(3+)离子协同催化作用下,通过级联反应高效地消耗葡萄糖和促进过氧化氢的生成。因此,利用检测试剂盒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进行检测分析。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葡萄糖含量下降,同时MCC950 molecular weight从共聚焦成像结果可以看出细胞处于乏氧和低p H状态,由此说明F-MGC能有效促进葡萄糖的转化。另外对苯二甲酸(TA)与羟基自由基结合产生的荧光信号,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以及过氧化脂质水平提高均证明CDT发挥作用。3.F-MGC体外免疫调节功能研究。人乳腺癌细胞(MCF-7)经过F-MGC处理后产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释放大量损坏相关分子模式(DAMPs),诱导树突细胞成熟,提高树突细胞表面CD86分子表达水平。同时,巨噬细胞极化实验结果表明,F-MGC释放的CHA能有效引起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的转变,继而引发更强的抗肿瘤免疫响应。4.F-MGC体内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将F-MGC尾静脉注射进乳腺癌(4T1)荷瘤小鼠,从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结果来看,F-MGC能很好地靶向和蓄积在肿瘤部位。抗肿瘤治疗实验结果表明,F-MGC能有效地限制实体瘤的生长。从免疫荧光切片和流式细胞术结果可以看出,肿瘤部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M1/M2比例上调,脾脏和肿瘤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说明F-MGC成功改善肿瘤部位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并引起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在肺转移实验中,经过F-MGC治疗后的小鼠肺部组织的肿瘤结节数量减少,脾脏中记忆T细胞水平增加,血清中IFN-γ等细胞因子浓度提升,由此说明F-MGC诱导机体产生了较强的抗肿瘤免疫记忆效应,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向肺部的转移。此外,小鼠体重及血液生化指标无异常变化证明F-MGC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