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调查消化内科门诊患者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认知程度,并探讨高剂量二联疗法和标准铋剂四联疗法在根除HP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医师普及HP的相关知识、更合理有效的选择HP治疗方案等提供指导建议。【方法】1.选取2022年7月至8月在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依据就诊顺序,按照5∶1的比例抽取500例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HP传染途径、检测方法、治疗方法等几个方面,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消化内科门诊患者HP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分析。2.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在某三甲医院行HP根除治疗的患者共280例,按入选顺序随机分配至四个治疗方案组,SBQT1组: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40mg,1次/日;克拉霉素片500mg,2次/日;阿莫西林胶囊1000mg,2次/日;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150mg,4次/日;SBQT2组:泮托拉Dynamic medical graph唑钠肠溶片40mg,2次/日;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及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同SBQT1组。HDDT1组: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40mg,2次/日;阿莫西林胶囊1000mg,3次/日;HDDT2组: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mg,3次/日;阿莫西林胶囊1000mg,3次/日。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既往病史、C13或C14呼气实验结果及服药后不良反应等,对比分析四种不同治疗方案的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消化内科门诊患者对HP认知调查的分BMS-907351溶解度析本次调研收集500份问卷,有效问卷470份,其中男性323例(68.7%),女性147例(31.3%),平均(33.13±11.65)岁,既往感染HP者124例(26.4%),周围人感染HP者122例(26.0%)。结果显示,达到了解程度的被调查者260例(55.3%),了解较好者有111例(23.6%)。被调查者中仅有261(55.5%)人认为HP具有传染性,其中287(61.1%)例被调查者并不了解HP的传播途径,284(60.4%)例被调查者认为HP感染后应积极接受治疗,有227(48.3%)例被调查者表示担心药物副作用,仅356(75.7%)例被调查者能坚持复查,进一步分析发现门诊患者的了解程度与既往感染史及周围人感染情况具有相关性(B=3.897,P<0.001;B=2.607,P<0.001)。2高剂量二联疗法与标准四联疗法根除HP的疗效对比研究本研究共纳入280例受试者,依据剔除标准,共剔除12例,其中HDDT1组3例,HDDT2组4例,SBQT1组2例;SBQT2组3例。通过ITT分析,HDDT1组根除率为84.29%,HDDT2组根除率为78.57%,SBQT1组根除率为87.14%,SBQT2组根除率为81.43%。PP分析:HDDT1组根除率为88.06%;HDDT2组根除率为83.34%;SBQT1组根除率为89.71%,SBQT2组根除率为85.07%。进一步检验,各组间根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二联疗法HDDT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HDDT2组为9.1%,标准铋剂四联疗法中SBQPLX3397供应商T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SBQT2组为22.4%,HDD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SBQT组(P<0.05)。【结论】1.消化内科门诊患者对HP感染有一定了解,但认知程度仍不足。2.既往是否感染HP及周围人HP感染情况是影响消化内科门诊患者对HP认知程度的相关因素。3.针对消化内科门诊患者来说,应加强HP的传染性、传播途径、检测方法等知识的普及,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治疗后的预后随访。4.高剂量二联疗法与标准四联疗法均达到了可接受的治疗效果,且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性,因此可将该方案作为HP根治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5.高剂量二联疗法比标准四联疗法的安全性更高,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6.高剂量二联疗法对抑酸强度的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