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失智老人的规模结构与照护负担研究

失智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以及全球都存在较大规模。根据七普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失智老人规模于2021年已经超过1500万。2022年是我国长期护理险实施的第二年,在健康老龄化战略背景下,我国各层面越发关注高龄老人和失智老人DNA intermediate照护问题。本研究着眼于失智老人群体,基于中国老龄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2-2018年数据和《世界人口展望2022》数据,使用马尔可夫链估算我国老年人口的失智率,结合人口预测数据估算2022-2050年中国失智老人规模和结构,并用访谈法对失智老人的照护负担进行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老年人的失智率随着年龄增长加速上升,女性老年人失智率整体高于男性老年人。2050年,80岁男性老年人失智率为12.3%,女性老年人失智率为29.4%。2022-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2050年预计有39498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老年失智人口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到2050将有7478.49万失智老人,女性较男性更多,差距达3004.63万。我国未来高龄失智老人比例不断扩大,预计2050年我国将有3937.8万高龄失智老人,高低龄比例从2022年的1:1.53增长到2050年的1:0.9。2.失智老人的家庭照护者在照护过程中会面临较重的经济负担,较高的保姆护理费用更是雪上加霜,精神负担主要体现在患者心智状况差而导致的对照护者寸步不离的需求上,心理负担主要来源于社会偏见带来的自我压力等等。机构照护者由于工作性质,面临的社交负担和时间成本负担较小,但失智老人的精神异常情况和与家属沟通的困难性,是他们面临的主要的照护负担。因此,照护者提出了由政府、养老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经济支持的需求、针对自身照护技能提升的目的而产生的知识技能培训需求、以失智照护为共同点的社交圈融入需求、用以缓解照护带来的精神和心理负担的心理疏导需求以及能在日常生活中减轻生理压力的照护服务需求五项。本文创新点有以下三个:首先,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失智老人的规模和结构及其照护负担,以定量研究方法预测2022-2050年我国失智老人规模和结构,再结合定性访谈研究深入selleckchem CL 318952探究失智老人的照护负担与照护者的需求;第二,使用马尔可夫链估算我国老年人分年龄性别的失智率,结合老年人KPT-330浓度口的预测数据测算2022-2050年失智老年人口规模和结构,为其他相关研究和决策咨询提供数据基础;第三,以往关于照护负担的研究多关注失能老人,对失智老人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访谈失智老人的家庭照护者和机构照护者,深入探究其经济、精神和社交等照护负担和照护支持的需求并比较家庭照护者和机构照护者面临的照护负担的异同,可以为出台更有针对性的照护干预措施和优化失智老人生活环境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