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MIC-Ⅳ数据库对ICU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目的: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集(MIMIC)数据库建立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探究影响AMI患者死亡风险相关危险因素,以便及时识别AMI预后不良患者,早期进行干预,降低死亡率。方法:1、在学习CITI课程,通过考试并获得证书后,从而获取数据库的访问权限,从官网下载数据,数据库中的数据收录年份为2008-2019年期间,本研究在基于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情况下,利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从MIMICIV数据库中提取符合AMI诊断的患者;接着分别提取上述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合并症等数据,后使用STATA统计学软件将数据进行合并。2、以院内死亡作为最终结局,使用R语言软件将符合AMI诊断的患者以7:3比例随机分成建模组和验证组。3、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建模组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相关风险指标后构建列线图模型。4、模型的验证通过校准曲线评价预测概率和实际观测概率的拟合优度,通过C指数以及计算临床受试者工作曲线的selleck HPLC曲线下面积评价建模组与验证组的预测能力优劣,最后通过决策曲线分析对模型预测的临床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666例AMI患者病例,其中建模组466例,验证组200例,利用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对建模组中的变量逐一分析,将P<0.1的变量作为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的变量进行筛选,最终将Psystems genetics<0.05的变量:SOFA评分、LODS评分、年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舒张压、呼吸频率、心肌梗死部位,这7项死亡风险影响因素纳入列线图模型的绘制。2、模型的评价中校准曲线建模组与验证组均表现良好的拟合优度;建模组C指数0.916,验证组0.876;建模组AUC 0.916,约登指数0.703;验证组AUC 0.876,约登指数0.620;决策曲线两组的临床适用性均优于全干预与全不干预,临床适用性良好。3、与SOFA评分、LODS评分预测ICU内AMI患者预后相比,本研究模型的预测能力更优。结论:1、依托MIMIC数据库建立了ICU中AMI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因子包括SOFA评分、LODS评分、年龄、APTT、舒张压、呼吸频率、心肌梗死部位;2、与SOFA评分、LODS评分预测ICU内AMI患者预后相比,本研究模型的预测能力更优;3、经过内部验证后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校准度、Adavosertib试剂一致性、临床适用性均表现良好,对AMI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