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血清microRNA水平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血清microRNA水平的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消融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消融治疗的389例NV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70.0%(272例)作为训练集,20.0%(78例)作为测试集,10.0%(39例)作为验证集。随访观察1年,绘制Kaplan-Meier累积复发风险曲线,根据随访期间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探求训练集NVAF患者消融术后复发风险的影响因素;构建NVAF消融术后复发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该模型预测效能,再进一步对测试集的模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截至2021年12月21日,共30例失访(训练集18例,测试集10例,验证集2例),最终纳入359例(训练集254例,测试集68例、验证集37例)NVAF患者。其中训练集中58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2.8%。复发组基线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大于与未复发组(P<0.05);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消融治疗前、随访结束时microRNA-21、microRNA-150、microRNEtoposide分子量A-192-5p水平明显升高,microRNA-29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EAT体积(OR=1.060,95%CI 1.012~1.109)、microRNA-192-5p(OR=1.759,95%CI 1.135~2.726)、microRNA-21(OR=32.508,95%CI 9.224~114.577)、microRNA-150(OR=18.704,95%CI 5.513~63.456)为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microRNA-29b(OR=0.166,95%CI 0.049~0.560)为消融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上述因素,复发风险预测模型预测NVAF患者消融术后复发C-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index为0.929(95%CI 0.890~0.958)。验证集ROC曲线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特异度83.2%,敏感度88.0%,ROC曲线下面积(AUC)最佳临界值为0.711;测试集数据显示,该模型敏感度86.7JQ1半抑制浓度%,特异度88.7%,准确率88.3%。结论 EAT体积、microRNA-192-5p、microRNA-29b、microRNA-21、microRNA-150等因素对NVAF消融术后复发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