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肾络癥瘕”探讨80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儿童肾脏微观血瘀证与肾脏病理分级及相关理化指标的关系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肾脏微观血瘀证与肾脏病理分级及相关理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0例HSPN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实验室指标(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六项、肝功能)及肾脏病理指标进行规范化梳理,根据肾脏病理微观病变指标判断肾脏血瘀证严重程度,将肾脏微观血瘀证分为脉络不和、死血凝着和肾内癥积3个类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selleck R428法分析肾脏微观血瘀证类型及肾内癥积型与实验室指genetic conditions标、肾脏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不同中医证候下的肾脏微观血瘀证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肾脏微观血瘀证不同类型IDN-6556的HSPN患儿的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及分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纤维蛋白原与肾内癥积形成的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594(95%CI为0.540~0.633,P<0.001);敏感度0.447,特异度0.725,约登指数0.172,对应切点的ROC曲线上的最佳临界值为3.755 g/L。(4)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肾脏病理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ISKDC)分级、Bohle A分级均与肾内癥积积分呈正相关性(r=0.176,r=0.315,r=0.656;均P<0.001)。(5)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肾脏病理ISKDC分级、Bohle A分级也与肾脏微观血瘀证类型均呈正相关(r=0.157,r=0.377,r=0.429;均P<0.001)。结论 肾脏微观血瘀证类型既能反映肾脏血瘀证的轻重,也能反映肾脏病理的轻重及远期预后。白蛋白指标和尿蛋白分级可反映肾脏微观血瘀证早期病变(脉络不和型);纤维蛋白原含量随肾脏微观血瘀证的加重而增加,主要反映其后期病变及肾内癥积指标的形成和强弱,可作为辅助判断HSPN患儿肾脏病理中出现不可逆病变的一项实验室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