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柴胡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 PSD)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PEG300配制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数据库(TCMSP)和蛋白质序列数据库(Uniprot)筛选出柴胡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基因,并将目标蛋白名称标准化,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PSD靶点基因;对两者靶点取交集后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柴胡治疗PSD的潜在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Cytoscape3.9.1软件进行核心靶点筛选;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PyMol软件和AutoDockTools-1.5.7软件对柴胡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使用分子对接技术绘制相应SB431542的分子对接图。结果:共筛选得到柴胡活性成分17个,对应靶点317个;疾病靶点852个,经Venny数据库预测到疾病-药物交集靶点45个。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323个GO功能注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获得106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牵牛花色素Antiviral bioassay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 Beta,GSK3B),异鼠李素雌激素受体 1(Estrogen Receptor 1,ESR1)、GSK3B,山奈酚与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CASP3);槲皮素与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 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 9,CASP9)均结合稳定。结论:柴胡活性成分牵牛花色素、异鼠李素、山奈酚、槲皮素,可能通过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等信号通路作用于GSK3B、ESR1、CASP3、IL-10、MMP9、IGFBP3、CASP9等核心靶点,发挥治疗PSD的疗效,初步预测了柴胡对PSD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