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白细胞介素-6R、蛋白酶活化受体4和嘌呤能受体探讨炎症-凝血正反馈回路在新型冠状病毒诱发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场波及全球范围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可能通过S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购买Nirmatrelvir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途径感染细胞,引起气管上皮细胞损伤及肺泡损伤,进一步引起炎症因子风暴,并最终导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已有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被认为是新冠肺炎患者肺损伤细胞因子风暴发病的关键因子,炎症亦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凝血障碍,并进一步增强炎症因子的释放,形成炎症-凝血的正反馈回路,进一步加重肺损伤。其次,SARS-CoV-2与ACE2的相互作用可导致血管紧张素信号失调、炎症和组织损伤等,并使蛋白酶活化受体4(Protease-ac寻找更多tivated Receptor 4,PAR4)和嘌呤能受体(P2Y12)激活,促进血小板活化并导致血栓炎症,增强炎症和损伤程度,加重炎症-凝血正反馈回路,进一步加重肺损伤。因此,白细胞介素-6受体(Interleukin-6 Recepor,IL-6Rphotodynamic immunotherapy)、PAR4和P2Y12是干预炎症-凝血正反馈回路的关键靶点,通过阻断IL-6R预防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通过阻断PAR4和P2Y12抑制炎症-凝血正反馈回路在防治ALI的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制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