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证候要素的IgA肾病向ESRD进展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MePulmonary bioreactionta分析结合多中心IgA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中医证候要素为为主的IgA肾病向ESRD进展的相关预后危险因素,并评价中医药治疗对IgA肾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IgAN的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Meta分析,通过对近十年国内外文献的检索及荟萃分析探究相关因素对IgA肾病向ESRD进展的影响;第二部分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2012年1月-2022年10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肾病科门诊及疗区的三家中心的668例IgAN患者,采集并整理包括人口学基本信息、临床理化检查、肾脏病理信息、中医辨证分型及中医四诊信息等资料,按照终点事件发生与否进行分组,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并随访复合终点事件血肌酐超基线值30%、e GFR较基线值下降百分比大于30%、CKD分期进展至少一个分期、已经发展至终末期肾病或透析、死亡的发生情况。在描述性统计基础上,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中西医风险因素selleck NMR筛选,并绘制相关中医证候要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总结IgA肾病向ESRD进展的预后相关因素。第三部分评价中医药对IgA肾病预后的影响:纳入IgA肾病患者295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纳入病例分为中医队列和西医队列,观察中药治疗疗程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进行中医药治疗疗效评价。结果:第一部分Meta分析,通过对纳入文献的整理,共有3篇文献报道了年龄同IgA肾病向ESRD进展的HR及95%置信区间;有3篇文献报道了血尿与IgA肾病进展的相关数据;3篇文献报道了关于MEST评分中T1-T2评分的相关结果;4篇文献报道了关于血尿酸水平同IgA肾病进展的数据。以上因素发生终点事件的HR及95%Cl分别为1.06(1.02-1.11)、1.69(0.99-2.89)、2.88(1.46-5.71)、1.47(1.14-1.89)。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研究最终纳入患者295例,其中西医队列152例,中医队列143例。男性167例(56.60%),病程为3.84(2.46-7.57)年,年龄为38.0(29.0-49.0)岁,随访时间为3.13(1.90-6.45)年。通过对中医队列143例患者的描述性统计,发现在中医主证方面,占比最高的为肺脾气虚证(49.65%),其次为脾肾阳虚证(20.54%)、气阴两虚证(20.28%)、肝肾阴虚证(7.69%)、下焦湿热证(3.50%)和外感风热证(2.80%)。在兼证方面,按照占比降序排列分别为湿热(37.06%)、痰湿(21.68%)、水湿(21.43%)、血瘀(18.18%)、肝郁(9.79%)、浊毒(2.80%)、寒湿(2.80%)。终点事件组及无终点事件组各本证中脾肾阳虚证终点事件组发生频率显著高于无终点事件组,余下本证组间比较未见明显不同(P<0.001);中医兼证中水湿证在终点事件组发生的比例要高于无终点事件组(P=0.044<0.05)。经Cox回归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后,中西医队列中发现年龄、疗法、性别、尿素氮、24h尿蛋白、T评分、T2评分7个变量为IgA肾病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医队列Cox回归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收缩压、血肌酐、24h尿蛋白、中医主证脾肾阳虚证、症状水肿为IgA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三部分评价中药疗效:共纳入病例295例,西医队列152例,中医队列143例。两组基线在年龄(P<0.001)、甘油三酯(P=0.006)、低密度脂蛋白(P=0.006)、尿素氮(P=0.001)、尿红细胞计数(P=0.009)、血清IgA(P=0.007)、尿比重(P<0.001)、E评分(P=0.003)、S评分(P<0.001)、T评分(P=0.005)10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后,疗法变量HR及95%ClVX-661试剂为0.54(0.34-0.88),为IgAN向ESRD进展的保护性因素。在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方面,中医队列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西医队列(21.68%VS.39.47%,P=0.001),使用中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17.79%。不同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中,脾肾阳虚证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脾肾阳虚证组(65.22%VS.13.33%,P<0.001),其他证型未见显著差异(P>0.05)。通过对中药治疗组及西药治疗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得出中药治疗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平均时间为7.12(6.44-7.81)年,西药治疗组为12.78(10.31-15.25)年,中药治疗组同西药治疗组相比发生复合终点事件平均时间延缓5.66年。通过对药物使用疗程进行分层研究后,肺脾气虚证(P=0.045)、气阴两虚证(P=0.047)、脾肾阳虚证(P<0.001)中,当中药治疗疗程>5年时,终点事件组同无终点事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筛选及Meta分析,发现除血尿外,年龄、血尿酸、MEST评分T1-T2均同IgA肾病向ESRD进展相关。2、Cox回归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发现中医证候要素:脾肾阳虚证,中医症状水肿,以及年龄、疗法、性别(男性)、尿素氮、24h尿蛋白、T评分、T2评分、收缩压、血尿酸为IgAN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对IgA肾病脾肾阳虚证的患者积极治疗,延缓其向ESRD进展。3、中医药治疗是IgAN进展的保护性因素,中医药治疗能够降低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规律长程的中医药治疗可有效降低IgAN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