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菍扦插繁殖技术及幼苗耐阴性研究

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是野牡丹科野牡丹属的常绿亚灌木,叶片色彩丰富,花紫红色顶生,果黑色可食,地上部可入药,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地菍扦插繁殖技术和耐阴机制等进行探讨研究。扦插繁殖试验探究不同生根剂处理、不同扦插基质、不同扦插季节对地菍插穗生根效果的影响;耐阴试验以地菍两个月扦插苗为材料,探究其在CK(全光照)、1C(50%遮阴)、2C(70%遮阴)、3C(85%遮阴)四个不同光照下的生长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解剖结构等的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不同遮阴处理下地菍抗逆性进行综合评价,可为今后野生植物地菍在园林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外源激素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地菍的生根类型有结上生根型、皮部生根型、混合生根型这3种,属于较容易生根的灌木。不同生根剂处理对生根效果的影响表明,最适合地菍插穗生根的处理方式为A_2B_3C_1(500 mg·L~(-1)NAA处理0.5 minJNJ-42756493价格)和A_3B_1C_3(100 mg·L~(-1)IBA处理30 min);不同扦插基质试验表明,园土/蛭石/珍珠岩(1:1:1)的混合基质为地菍扦插生根的最佳基质,但考虑用于推广生产“地菍卷”的可操作性,单一的园土更适合,用于护坡植物;不同扦插季节试验表明,3月份扦插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96.67%;物候期观测表明,地菍在江西叶子常绿,开花时间集中在5~7月。(2)遮阴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地菍幼苗的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叶鲜重、含水量、比叶面积均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单株叶片数则呈减小变化;最长根长、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总根尖数等一系列根系生长指标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先升后降,并在2C达到最大值;茎叶生物量、地上部干重及总生物量也在2C处理下最大。遮阴下地菍幼苗叶片中全N、全P、全K养分含量均高于全光照。(3)地菍属于异叶面,单层栅栏组织,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地菍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下表皮厚均变薄;CK处理的上表皮厚度显著大于遮阴处理;主脉厚度及栅海比均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减后增的趋势,且CK处理最大。(4)地菍幼苗叶片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和可变荧光(F_v)均以3C最高,且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以3C最高,且2C、3C与CK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际光化学效率(Y(II))以2C最高,且遮阴处理皆显著大于全光照;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各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可见,遮阴可以提高地菍幼苗光化学效率。(5)地菍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以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花色素苷含量与叶绿素a/b的值均呈下降趋势;CK、3C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1C、2C;CK的selleck化学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以CK最强,显著高于2C、3C;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及类黄酮含量以CK最高,3C最低,各处理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CK、3C处理不利于地菍生长,1C、2C处理有利于地菍生长。(6)遮阴试验的结果表明地菍具有良好的耐阴性,采用适当的遮阴处理可以促进其生长。经隶属函数值分析法综合评价得知,不同遮阴处理地菍幼苗抗逆性依次为:处理2C(70%遮阴)>处理1C(50%遮阴)>处理3C(85%遮阴)>处理CK(全光照)。综合分析可知,地菍幼苗在70%遮阴下生长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