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妙散加味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温热证临床观察及量表反应测评

目的:通过对四妙散加味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指标进行观察,探讨四妙散加味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中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诊疗思路。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湿热证诊断量表反应度进行测评,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临床证候量化诊断及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帮助。方法:选取经肾穿刺活检或抗PLA2R抗体检测诊断为膜性肾病的患者,排除乙肝、肿瘤等其他因素后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的7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四妙散加味,对照组加用黄葵胶囊,观察时间8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蛋白尿、白蛋白、血脂、肾功能等指标及特发性膜性肾病湿热证诊断量表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两组各有2例病例脱落。(1)临床疗效:四妙散加味组疾病疗效有效率为88.24%,黄葵胶囊组疾病疗效有效率为67.6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疗效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疗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尿(24h UP、MALB、UPRO/UCr)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蛋白尿低于治疗前,差异BIBW2992 MW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ALB、UPRO/U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蛋白尿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ALB)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白蛋白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TG、CHOL)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脂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median episiotomy照组血脂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Scr、BUN、UA)组内比较:治疗组Scr、BUN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U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疗效:四妙散加味组内热、湿浊、总量表维度积分改善优于黄葵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88.24%优于对照组的41.18%(P<0.05)。(4)量表反应度测评:治疗组治疗后内热、湿浊维度、总量表积分维度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红、苔黄腻、脉STM2457配制滑数舌脉条目治疗前后比较P<0.05。量表治疗前后效应尺度为9.71,为较大效应尺度。(5)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四妙散加味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湿热证临床疗效良好,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改善疗效指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湿热证时应用。特发性膜性肾病湿热证诊断量表反应度良好,能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证候量化诊断与疗效评价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