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食源性致病菌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食源性疾病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因selleck此尽早的对食源性中毒致病菌进行分子诊断防止造成较大的损害至关重要。电化学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检测速度较快,应用到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最为合适。传感器的识别元件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是识别元件的抗原-抗体的识别,作为识别受体的抗体具有成本高易变性且与电极偶联较困难等缺点。一种和抗体有相似特异性识别功能的“人工抗体”分子印迹聚合物,我们采用这种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识别元件。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因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而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传感材料的基体和结构是传感器性能的关键因素。吡咯作为一种受欢迎的导电聚合物单体物质,是研究高性能电化学传感器的良好候选者。大多数合成基于聚吡咯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使用批量印迹或直接在电极表面上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这通常会产生低印迹腔利用率和缓慢的吸附速率。使用循环伏安电化学聚合的方式制备致病菌分子印迹传感器是无空腔式的,提高了致病菌识别的速度和效率。细菌印迹聚selleck合物传感器仍然面临着难以完全去除模板、亲和力低和灵敏度差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利用掺杂工程控制印迹聚合物的形态和调节其化学性质至关重要。通过掺杂纳米材料制备吡咯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明显提高了模板的洗脱时间。但是由于纳米材料价格较高,不能商业化量产获取较难。因此,本论文使用添加小分子物质掺杂吡咯分子和致病菌分子电化学制备分子印迹传感器提高传统吡咯致病菌传感器的性能。在这里,我们引入了D-酒石酸(D-TA)作为掺杂剂,构建了基于D-TA/聚吡咯(PPy)的细菌印迹聚合物(DPBIP)传感器,用于副溶血性弧菌(VP)的灵敏和无标记检测。聚吡咯它能与带负电的细胞表面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强烈结合,而D-酒石酸作为掺杂剂能提高聚biologic medicine吡咯的导电性,D-酒石酸可以调节吡咯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为致病菌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活性位点。研究表明,D-TA掺杂可以协同加速模板细菌从印迹聚合物中的去除(1.5 h),提高印迹位点的细菌亲和力(识别时间为30 min),并提高DPBIP传感器的灵敏度(检测限为19CFU·m L~(-1))。DPBIP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10~2-10~6 CFU·m L~(-1),具有高选择性和良好的重复性。此外,在饮用水和牡蛎样品中的回收率为94.8%-105.3%。因此,功能性小分子掺杂为工程化高性能细菌印迹聚合物传感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提升致病菌传感器的性能,减少洗脱时间和识别时间。第三章我们使用双功能单体3-氨基苯硼酸和吡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作为聚合模板,使用循环伏安电化学聚合,之后使用HAc/Me OH混合物(7:3,v/v)作为洗脱剂洗脱模板细菌,洗脱时间只需要20 min。将制备出的传感器与模板细菌进行振荡孵育识别,使用3-氨基苯硼酸掺杂的致病菌传感器赋予了分子印迹界面硼酸基团,硼酸基团的存在可以提高对致病菌的亲和性,大大缩短识别时间,识别时间只需要20 min。校正后的线性方程为:△R/R=10.437 Log_(10)c-1.377,最低检测限为1·CFU·m L~(-1)。在饮用水和牡蛎样品中该传感器展现出较好的回收率。此外,该传感器具有优异重复性。制备的传感器循环伏安扫描100个周期,表现较好的稳定性。在几种干扰细菌的存在下,该传感器对目标细菌有较高的特异性。该方法制备的传感器可以应用到其他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中,为食品检测技术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