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念珠菌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儿童念珠菌血症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标本念珠菌培养阳性患儿的病历资料,并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白念珠菌组与非白念珠菌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24例,念珠菌检出率最高的科室是新生儿病房、血液肿瘤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检出率最高的菌种是白念珠菌(61例,49.2%),其次是近平滑念珠菌(26例,21.0%)和热带念珠菌(14例,11.3%),念珠菌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氟康唑三种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6.5%、12.6%、11.6%。与白念珠菌组相比,非白念珠菌组在肿瘤性疾病、化疗后骨髓抑制中感染率更高(P<0intestinal immune system.05)。使用β内酰胺类及酶抑制剂、静脉置管、静脉营养者易感染白念珠菌,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中性粒细胞缺乏者易感染非白念珠菌(P<0.05)。白念珠菌组在C反应蛋白>8 mg/L、白细胞≥10Y-27632细胞培养×10~9/L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的发生率较非白念珠菌组高,后者在合并败血症及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较前者更高(P<0.05)。结论 儿童念珠菌血症基础疾病VE-822分子式重、危险因素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不利于早期诊断,容易漏诊、误诊。因此,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及临床抗感染治疗效果不好时,需警惕念珠菌血症的可能,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助诊。